權的領兵大將。因此,盧植,朱儁,皇甫嵩三人,就成為“十常侍”選擇的目標。
三人之中,皇甫嵩剿殺黃巾的功勞最大,而且出身武人,向來被士人們排斥,對宦官們也算得上是態度平和,可以不論。
朱儁雖然出身士人,但是為人圓滑,頗有些商人的特點,從來都刻意避免與宦官的直接衝突。外加上朱儁在長社之戰中,由皇甫嵩故意讓給他部分功績,來填補之前戰敗的罪責,想要動他,不太方便。
這樣一來,只剩下盧植了。
作為當世大儒之一,盧植固然不是黨人,卻向來與黨人關係密切。而且,他在雒陽之時,與另一位大儒蔡邕、蔡伯喈關係莫逆。
偏偏蔡邕此人,仗著當過當今天子的老師,屢次上表,要求天子疏遠“十常侍”。他這樣的作為,自然是深為“十常侍”所痛恨。被蔡邕連帶之下,盧植自然也被“十常侍”所厭惡。
最妙的是,盧植雖然將張角親自率領的黃巾軍主力,牽制在冀州一帶,可謂是動彈不得,手上卻一直沒有什麼太大的功績。相比起皇甫嵩、朱雋上報朝廷的數萬、十數萬斬首功勞,盧植得到的首級不過數千而已。比較起來,宦官們若是扳倒盧植,所需要花費的力氣最小,而示威效果最明顯。
因為朝堂中潛藏的這些奧妙之下,才有了目前被軍營中將士,傳播得沸沸揚揚的“小黃門左豐索賄不遂”事件。
而這件索賄事件,其實也並非像表面上那般明顯。
試想,區區一個小黃門,不過是秩六百石的貨色,遠遠比不得“十常侍”之中的人物。這樣一個微末小臣,哪裡有這樣的能力,可以將秩兩千石的中郎將輕鬆扳倒?
宦官們雖然貪財,卻向來極有眼色。而且要說起對皇帝的忠誠度,當朝的那些大臣,還真的沒有幾個,能與“十常侍”相比。
在大軍與敵人決戰的關鍵時刻,從雒陽千里迢迢的派出人手,跑到冀州戰場上來,去勒索大軍的賞賜補給軍資。如此行為,如此時機,若是其中沒有什麼特別的籌謀,也實在是顯得太不合適了。
董卓也是在盧植下獄治罪之事發生後,暗中尋思了幾天,這才想明白了期間的道理。要說“十常侍”經手的錢財,都是可以用“億”來算的。在大戰將至的場合,他們派出左豐向盧植索賄,哪裡就是真的看上這一點兒賄賂了?這不過是藉助索賄之名,打探盧植的立場。
如果盧植願意與宦官結盟,或者相安無事,就應該多多少少,向左豐意思意思。而盧植直接回絕的行為,無疑說明他無意與宦官們和平相處。
有了這樣的訊號,“十常侍”自然就毫不客氣的,將盧植當做那隻雞,殺給其他的猴子們看了!
——多少朝廷大事,就是這樣敗壞了!
ps:1袁隗任司徒時,曾因為幷州刺史段熲的推薦,闢董卓為門下賊曹。
2秦漢時,普遍用地處崤山谷地的函谷關,作為區分東、西兩大地域的界標,分別稱關東、關西。當時,有“關東出相,關西出將”的說法。意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多出將帥。
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
——多少朝廷大事,就是這樣敗壞了!
想到這裡,董卓心中也極為感慨。
目前,董卓在立場上,屬於汝南袁氏的外圍勢力。與一般計程車人不同,汝南袁氏向來在朝廷中,持中立立場,輕易不肯加入各大勢力的傾碾。
無論是宦官集團,還是士人集團,袁氏都與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由於袁氏家族歷來高明的處事方針,這才在左右逢源之中,屢屢在朝廷內的鬥爭中選對位置,創下了令大家羨慕不已的“四世三公”。
所以,在“十常侍”發起的扳倒盧植一案中,汝南袁氏完全是作壁上觀的。但是,想要避開糾紛,有時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等盧植被去職下獄之後,本來老神在在的董卓,這才發現,自己居然無意之間,就掉進了一個馬蜂窩之中!
平心而論,對於盧植的軍事才能,董卓是有幾分佩服的。雖然盧植在戰場臨機排程,捕捉戰機方面,能力遠不及董卓。可是,說起統御大軍,安排營地,處理各種軍務上,盧植的手段,極為老辣,不下於“涼州三明”。
更加難得的是,作為一代大儒,盧植在冀州、幽州一帶,都有著極高的名望。當地的豪強大族,勇將名士,多有響應盧植號召,自發的加入朝廷平叛大軍的。
在這些以“義兵”之名,加入冀州招討軍的勇士之中,最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