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的種種齷蹉和私仇,史無前例的集結起來,懷著滿腔悲憤,對盤踞在美稷縣城的太行軍,發動了拼死一擊。
ps:1帳,是草原遊牧部落的戶籍描述單位。草原蠻族們往往一家人擠在一個較大的帳篷裡生活,通常一帳就相當於一“戶”人家。
第39節 武夫做干城
然後,這些勇敢而莽撞的匈奴武士,悲哀的發現,他們其實一頭扎進了一個陷阱當中。
陷阱中有一塊肥嫩的誘餌,就是太行軍的首領。漢人有一句俗語,叫做“蛇無頭不行”。只要殺死這個為首的“漢子”,匈奴人相信,漢子們就會崩潰。這塊誘餌,讓匈奴人明知是個陷阱,依然固執的一頭向裡面撞去。
據南匈奴貴族所知,留守美稷王庭的漢軍,戰兵數量不過一兩百人。其餘的四百人,都是輔兵。若是沒有付出七條人命,再三確定這個情報的準確性,再給匈奴貴人們一個膽子,他們也不敢前來圍攻美稷。
可是,漢軍的戰鬥力,實在是太可怕了。
那四百輔兵,拿起武器,披上盔甲以後,戰鬥力相當不錯,並不輸於一般的匈奴武士。
這些,也還罷了。匈奴人向來知道漢人的戰力極為強悍。哪怕是普通的民夫,在守城戰中,也能拼掉至少兩個匈奴遊牧民。
不過,美稷城不是有一面沒有城牆嗎?
美稷若是城防完好,匈奴人也是絕對不敢來的。以他們的攻城水平,基本上就是用屍體去堆積成坡才能破城的節奏。
於是,信心滿滿,或者說一個個假裝成信心滿滿的匈奴貴人們,驅趕著手下數以千計的牧奴私兵,向沒有城牆保護的那一面,發動了攻擊。
作為草原遊牧民族,匈奴人並不擅長步下作戰。然而,要想攻城,就必須下馬。若非覺得己方擁有十倍以上的兵力優勢,匈奴人是沒有勇氣發動步戰進攻的。
由於幾個強力貴族紛紛身死,這些匈奴人的組織可以說是一片混亂。光是為了決定哪些人派出第一次進攻,就足足花費了一個時辰。而正式的進攻,是在決定出第一次進攻人選後的兩個時辰。
但是,如果這樣,就以為匈奴人不堪一擊,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匈奴人從小開始,就需要自發的練習騎馬和狩獵。沒有騎術,放牧牛羊的活動就難以進行。不會狩獵,意味著飢餓會時刻伴隨著你。
要知道,光是憑藉放牧的牛羊,普通的匈奴牧民在繳納完部落貴人定下的稅賦後,剩不下幾隻牲畜。平時想要美美的吃上一餐肉食,他們也只能依靠狩獵的所得。
從日常的狩獵活動中,培養起來的相互配合能力,讓匈奴人的進攻頗有些章法。這種天賦,是土裡刨食的漢人們永遠也學不到的。
雖然披甲的匈奴人,數目不足總數的十分之一,不過,被挑選出來,參加第一次進攻的,都是較為精壯的牧民。這些匈奴人,幾乎是人手一張短弓,一柄刀劍,裝備程度,快要趕上數年前黃巾軍的武裝水平了。
面對嚴陣以待的漢軍,匈奴人逼近到二、三十步的距離時,並沒有立刻發動進攻,而是先用“箭雨”,將對手“洗禮”了一遍。
由於技術落後,匈奴人使用的弓箭,射程不遠,殺傷力不足。平時狩獵時射射兔子、老鼠什麼的,倒也湊合。但用獵弓來作戰,就太過勉強了一點。可是,匈奴人堅定的認為,以他們的人數和射擊技巧,可以彌補這些弱點。
無論是射擊的速度,還是射擊的精度,普通的匈奴人都能夠比擬大漢的正規弓箭手。他們與正規漢軍弓手之間的差別,只是在於弓箭的殺傷力。不過,數千射手同時引弓射擊的宏大場景,使得匈奴人射出的箭雨頗為壯觀。
持續半刻鐘的射擊,讓漢軍的陣地上,插上了一片密密麻麻的“刺”。好些漢軍的身體,看起來就是一個超大號的“刺蝟”!
一口氣射出五千只以上的箭矢,領頭的匈奴武士,顧不得心痛這些箭矢的花費,大聲呵斥著,驅趕著部下,向漢軍陣地,發起了兇猛的攻擊。
見識淺薄的牧民們,何曾見到過這麼多箭矢同時發射的大場景?看著前方的“慘象”,匈奴人勇氣大增,嚎叫著,向前方衝過去。
在這些人的心中,面對這種程度的“箭雨”洗禮,對面的漢軍怕是一個都活不下來。此刻衝上去,正是搶功的大好時機!
然後,這些裝備極為簡陋的匈奴牧民,就一頭撞到了山上。
不,嚴格的說起來,不是撞到山上,而是遇到了一群如山丘般挺立的“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