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8部分

滿肚子窩火的董卓。拿著這個問題,去問親信兼女婿的智囊李儒。李儒聽了他的問題,先是屏退左右的侍從,又仔細檢查了周圍,確定了沒有問題之後,這才悄悄的在董卓耳邊說道:

“若是大人1控制了朝廷,不就”

李儒的話,讓董卓恍然大悟,差點兒拍案而起。

但是。董卓隨後馬上洩氣的坐下來。他只是邊地的一個武人。在當今這個出身比才能更重要,士人比武人更高貴的年代裡,董卓這個武人想要進入朝廷重臣的行列,實在是難如登天。

而且,就算董卓能夠順利的進入朝廷重臣的行列,他也沒有自信,能夠掌控得了朝中那一班老奸巨猾的宦官和世家。這些不是杞人憂天。在董卓之前,已經有一位前車之鑑。那便是:

——“涼州三明”之一。前太尉段熲。

董卓自認比不上前太尉段熲的功績,也不覺得自己的政治能力可以超過這位老前輩。想到就連段熲這樣傑出的武人。都在朝廷的爭權鬥爭中,落了個“下獄而死”的下場。董卓真心不覺得,自己真要進入了朝堂,下場會好過段熲。

但是,女婿李儒隨後的說明,幫助董卓確定了未來奮鬥的目標。

李儒字文優。也是當年“黨錮之禍”的受害者之一。由於他在涼州避難時,娶了董卓的女兒為妻,所以戶籍被算在了涼州,無法在其他地方得到推薦資格,也就更不用說出仕了。這樣一來。李儒也只好死心塌地的跟著岳父大人混了。

面對老丈人的顧慮,李儒為董卓分析道:

“涼州邊地,以及關西諸州,文教不盛,故此學經有成計程車人稀少,不足以與關東抗衡。然而,世人云‘關東出相,關西出將’。可見關西所長,在於武人。”

“如今漢室朝堂,固然為世家宦官所把持,卻因連年戰亂,府庫空虛,無力有效統御天下。自從黃巾之亂以來,朝堂權柄,慢慢下放地方州郡。當前,地方州郡之力,已經有抗衡中央朝廷之能。唯州郡官吏沿襲舊俗,不敢越雷池一步,故朝堂之上,尚不以此為意。”

“然地方州郡一旦發作,朝堂虛弱之勢,必將暴露無遺。那時,州郡各行其是,必為常見。”

“大人手握兵權,麾下虎威,足以震懾州郡。若能趁朝堂諸勢力相互傾碾之際,統帥大軍入京,以兵威懾朝廷,未必不能掌控朝堂。到時候,大人奉天子以令諸侯,則衛青、霍光之事,大人亦可為之!”

董卓表面粗豪,那是帶老了兵的習慣問題。要說他的文字水準,其實倒也不差。畢竟,董卓在年輕的時候,也是在時任司徒的袁隗手下當過掾吏的。對於女婿這番話,他自然聽得懂。而且,在仔細考慮過後,董卓發現,李儒所提出的這個思路,真是很有可能行得通的。

雖然,這個想法裡面,未免有些對漢室的不敬。不過,想到李儒也是被廢黜的黨人中的一員,董卓並沒有因此覺得奇怪。

從那以後,董卓心中的想法大變,開始小心翼翼的嘗試著朝那個方向努力。

身為手握萬軍之大將,董卓一旦開始嘗試擁兵自重,各種苗頭自然不能被遮蓋完全。首先發現董卓這種做法的,是他的老同事、老戰友,左將軍皇甫嵩。

皇甫嵩是個自幼飽讀詩書,下定決心,要在青史上留下“忠義”名聲的純臣。對於董卓的行徑,皇甫嵩一方面私下勸告,一方面也上書朝廷,要求朝廷對董卓加以處理,以示警惕。

皇甫嵩的行為,自然不會讓董卓高興。於是,兩位曾經共事多年,在討伐涼州叛軍的戰場上並肩戰鬥的大漢名將,就此漸行漸遠,分道揚鑣,最後竟然鬧到了相互敵視的地步。

漢室朝廷對於手下官吏想要擁兵自重的行為。其實是相當警惕的。比如說,朝廷的軍隊,最高一級的常設武官,只到校尉一級。名位在校尉之上的將軍一級武官,基本上都是臨時設立,事後就撤除的。

如此規定的原因。便是為了避免將軍一級的武將手握重兵,時間久了,在軍中控制力太強,導致可能出現對抗朝廷的事件。

所以,皇甫嵩上書後不久,朝廷就下令,徵辟董卓為管理財政的“少府”一職。董卓如果接受了這個任命,就會被明升暗降,除去軍中的實權。

對於這個任命。董卓在與女婿牛輔、李儒,兄弟董旻商量過後,決定賭上一把。他在朝廷使者到達之後,故意裝作生病,婉言拒絕,不肯就任。當時,董卓的手心裡,可是捏著一把老大的汗。生怕朝廷嚴詞訓斥,要他一定交出兵權。

如果朝廷這麼做了。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