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0部分

內部的幾家豪強之間,居然擁有如此大的矛盾,徐州哪裡有可能對外發動進攻呢?

因此,辛評都不用怎麼出手,徐州自己就沒有進犯兗州的可能了。只是,若是就這樣回去,辛評哪有什麼功勞可以擺顯呢?

袁紹的幕府裡堪稱是人才濟濟。就連荀彧這樣,早早的被名士何顒評價為“王佐之才”的強人,都有感於袁紹幕府裡競爭太激烈,寧願跑到袁紹的小弟曹操身邊,擔任曹操的副手。辛評如果什麼都不幹,就這樣回去,未免會被其他幕僚譏諷為“因人成事”,以後他在幕府中的地位可就難說了。

所以,在寫了一封書信回去,通知袁紹徐州絕無可能出兵兗州之後,辛評大搖大擺的在徐州呆了下來。他的目光。對準了陶謙的繼承者。

別誤會,辛評可沒有傻到覬覦徐州權柄的地步。他只是想要讓繼承陶謙地位的那個人,在態度上倒向袁紹一方,不要再與袁術攪在一塊。

徐州的局勢雖然充滿矛盾,卻很奇妙的保持住了平衡。最強的三家豪強,曹氏、陳氏、糜氏,由於擔心徐州政局被打破。會讓自己的家族遭受嚴重損失,都在那裡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陶謙作為州牧,大權在握,也是一心想要維持局勢的安穩。

如果局勢繼續這樣拖下去,等州牧陶謙哪天突然掛了,辛評一個外來戶,也不會有什麼機會可以利用。說不定到了那時候,彭城曹氏將袁術請進徐州。其他豪強們多方顧忌之下,也沒人敢主動抗拒袁術的到來。

為了攪動徐州看似平靜的局面,辛評用計了。他的計策很簡單,既然徐州當前達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平衡,那就再請一位實力派進入徐州,乾脆的打破這種不可靠的平衡。

被辛評看上。認為比較適合到徐州來蹚渾水的,不是別人,卻是那位平原相劉備。

大漢旁支劉備原本是幽州名將公孫瓚的部下。公孫瓚屬於袁術陣營。向來與徐州關係不錯。被公孫瓚任命為平原相的劉備,雖然因為平原被袁譚控制住大半,沒有在平原國真正到任過。可是他之前卻擔任過將幽州戰馬賣給徐州,以換取部分軍糧的任務,與徐州官吏有過幾次接觸。徐州的各位大吏,對這位善於交際的劉氏宗親,還是有幾分好感的。

如果公孫瓚不死,辛評是絕對不會想到劉備這傢伙的。但是,只能說公孫瓚死的正好。

劉備雖然是公孫瓚的師弟,卻算不得公孫瓚的部曲。只是暫時從屬於公孫瓚。公孫瓚一死,劉備就算是完全從北疆軍系統獨和諧立出來了。

擁有獨和諧立身份的劉備,身份不高不低。屬於可以拉攏的級別,又與袁紹並無直接矛盾,無疑可以被袁紹一方認可。而只要劉備以後不再反對袁紹,辛評還是想嘗試著拉攏這位公孫瓚手下有數的猛將的。

偏偏劉備目前的情形,恰恰不算好。

頂著平原相這個頭銜,可平原國卻被袁譚佔了大半,沒有劉備多少立足之地。悲催至此的劉備,沒錢沒糧,差點兒連手下的兩千部曲都養不活。

正因為如此,劉備才會被北海太守孔融一招手,就屁顛屁顛的跑過去投靠人家。在擊退了管亥的青州黃巾軍以後,劉備便暫時留在孔融的地頭上休整部隊,以圖日後崛起。

只可惜,這年頭,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孔融是大漢最優秀的政治批評家之一,偏偏不擅長幹實務。如果是太平年間,有孔融這樣的太守,大約也不會壞事。偏偏北海被黃巾軍一頓洗掠,錢糧立刻顯示出不足來。孔融一邊要恢復自家的郡兵規模,另一邊又要供養劉備的數千部曲,糧倉一下子就顯得空曠起來。

雖然孔融好面子,儘量維持著對劉備部曲的供給。可是孔融的手下,肯定就不會那麼痛快的將物資補給交給劉備。可以說,劉備在青州,日子也是過的緊巴巴,只是勉強維持罷了。

在北海過得不如意,劉備也想要換一個地方待著。徐州無疑是個好的落腳點,錢糧充裕,讓人垂涎三尺。可若是沒人引薦,劉備敢這般巴巴的過去,那是要找揍的。

就在劉備呆在北海踟躕不定,無法確認自己的前途時,辛評悄悄從徐州輕車簡從的前來拜訪他了。

此時的劉備,在天下人眼裡,也只是一介無名之徒。哪怕孔融誇獎過他幾句,也就是讓青州境內計程車人們,知道州中有了這麼一個來自北方的武夫。在那些名門和世家子弟的眼裡,一個武夫,就算姓劉,也不值得多麼重視。

不過,袁紹軍與公孫瓚多年交戰,袁紹帳下的將領和謀士們,對劉備的能力還是表示謹慎的欣賞。聽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