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不迭的自動撤退,生怕遭到呂布的神箭打擊。
除此之外,佔據了半個河南尹的朝廷元老朱雋,也在此時帶兵前來援助孫堅。這支生力軍的加入,讓經歷過數月鏖戰,已經疲敝不堪的涼州軍,也喪失了繼續戰鬥的興趣。
於是,在朱雋和呂布兩人的有力援助下,損失慘重的袁孫聯軍,終於成功的撤回了南陽郡的出發地點。
ps:
小布布發威了。個人以為,呂布是那種帶著幾百號兵可以威猛無比,可是一旦手中的兵力多起來,戰鬥力就直線下降的那種。他是一個好的陷陣之將,卻不是一個好的大軍統帥。
第29節 翻看徐與青
司隸大戰過後,涼州叛軍,哦不,現在應當改名為涼州聯軍,成功的在關中三輔地區立足下來。而且,他們手中的大漢天子,雖然似乎不太好用,可畢竟也是大漢的正統。
只是由於戰爭,關中今年的春耕工作被嚴重破壞,導致秋收時節必然是一個歉收的年份。而大量人員的死傷,讓很多屍體都得不到及時的掩埋。當夏季來臨的時候,三輔地區爆發了一次巨大的瘟疫,成千上萬的人病死,讓本來就殘破的關中,顯得越發破敗淒涼。
至於袁術、孫堅一方,雖然在這場大戰中落得個戰略失敗,但是損失倒也不是大到讓袁術不能夠接受。而新加入的“奮武將軍”呂布所展示出的強大武力,也讓袁術軍的軍威沒有多少下降。
只是,呂布顯然不是一個安分的主。或者說,在呂布眼裡,顯得文不成武不就的袁術,並沒有如當年的董卓那樣,擁有壓制呂布的那份資本。
有著溫候的爵位,有著奮武將軍的官職,呂布自認為身份不在袁術之下。更兼呂布自負武力,可不是什麼人都能讓他心服。如此一來,不怎麼將袁術放在眼裡的呂布,難免會提出一些顯得無禮的要求,比如說要求大幅度增加兵力,要求大筆的戰後封賞什麼的,讓袁術心中大為不滿。
還有一個讓袁術勢力極為頭痛的事情,便是今年的收成。由於袁術在領地春耕的關鍵時刻,大肆徵發民夫充軍,南陽和豫州的春耕顯然也做的不好。
可以想象,等到來年夏秋之交,青黃不接的時候,袁術的治下也會出現相當程度的饑荒。對此。潛伏在伏牛山一帶的黃邵、龔都、劉闢等黃巾軍首領,可謂是最為期待。反而是袁術本人對此並沒有太在意,也不知道這位紈絝子弟到底有多麼的缺少農業常識。
當袁術孫堅聯軍與涼州軍結束戰鬥的時候,也差不多是曹操擊敗徐州軍的時候。
徐州牧陶謙是個能吏。這一點從他到了徐州,很快便有效的抑制了原本如火如荼的黃巾起義。正因為陶謙的功績過人,他才得以從徐州刺史一躍變成徐州牧。
但是。陶謙的野心並不大。作為一個活在亂世的地方大員,陶謙並沒有乘機建立一方霸業的打算。不是陶謙對大漢忠心不二,從來沒有想過這一點,而是陶謙的條件,並不具備如此做的資本。
在進入徐州擔任刺史的時候,陶謙就已經是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了。由於出身略顯貧寒,家族勢力不足,他在徐州的治理,必須依靠當地的豪強大族來支援。
當時如果不是袁術與陶謙正好性格相投。暗中為陶謙引薦了彭城曹氏、東海陳氏等幾個徐州大豪族,陶謙也不會那麼順利的被徐州豪強給接受。
自身實力不足,意味著陶謙很難將徐州的基業,留給能力平平的兩個兒子。年事已高,又意味著陶謙連給兒子接班鋪路的時間,也明顯不夠。這幾樣因素綜合一下,意味著陶謙一旦生病或者亡故,就會立刻失去對徐州的統治權柄。
所以。行事老辣的陶謙,在進步無望的前提之下。為了避免自己的子孫在這個亂世中被人無辜謀害,陶謙乾脆讓兩個兒子都不要進入仕途,乖乖的在家裡做一個良民。如此一來,等到陶謙將徐州交給後繼者,後繼者也會看在二子沒有絲毫威脅力的份上,照顧兩兄弟一把。
再說陶謙與曹操開戰之事。
其實在一開始。陶謙連主動出兵兗州的打算都沒有。他這個州牧地位雖高,又不能傳諸後代。就算佔領了整個兗州,對陶謙個人而言,又有什麼意義呢?
至於陶謙交到曹豹手中的那兩萬人,也只是陶謙為了配合袁術大舉進攻兗州。而擠出來的偏師。換句話說,他們是去給袁術敲邊鼓的。
可是,誰能料到關中一帶的朝廷裡,突然間會出那麼大的事情?
關中的朝廷一出事,袁術心念一動,居然立刻將進攻兗州的八萬大軍,都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