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的嚴重破壞,除非是萬不得已,張狂沒有進行這樣的動員的打算。
對太原的這一戰,也許還會牽扯到上黨和雁門兩個郡。因此,張狂事先就將此戰的難度,按高處計算。在離石縣城,他目前已經集結了四千步卒和兩千騎兵,還有一萬名徵發的民夫。如果有必要,屯紮在美稷的兩千騎兵,也可以隨時南下支援。這個動員規模,差不多是太行軍在不破壞社會生產的情況下,所能夠動員起來的最大力量了。
由於兵力規模的擴大,還有從董卓那裡得到的“使匈奴中郎將”一職,張狂手下的眾將,終於得到了久違的晉升。
張狂所部的編制,依然遵循著原來,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五人為一伍,十人為一什,五十人為一隊,二百人改為一屯,千人則稱為千人隊,或者叫做一部。而在部之上,這次終於多出了一個新編制——營。
營的產生,是由於目前太行軍戰線拉得太長,需要分派眾將據守各處的結果。張狂自身直轄的軍隊,並不需要編組為“營”這一建制。只有那些擔任了鎮守方面重任的大將,為了統一指揮鎮守地區的己方部隊,才會設立“營”這個建制。
根據張狂與眾將討論的結果,營的編制並不用固定,而是根據所鎮守地區需要的兵力,來靈活的進行調配。平時,每個營可以下轄二到三個千人隊,在戰時還可以臨時抽調其他地區的隊伍,組成擁有五、六個千人隊的大營頭。
至於每一個編制的長官,由於太行軍接受了招安,也就自然而然的開始與漢軍的常見軍官名稱進行相對應。伍有伍長,什有什長,隊有隊長;屯有佰長,又稱屯長;部有仟長,也叫軍侯。而營的長官,則被稱為“營司馬”。
按照漢軍的慣例,到了“營”這一個級別的建制,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營號。例如大名鼎鼎的北軍五校,就分別叫做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營。
張狂目前在軍中單獨設立的營頭有三個。一個,是留守太行山的臧霸所部,得到了兩個千人隊的編制,授予“山前營”的稱號。一個,是鎮守在美稷城一帶的樂進所部騎兵,擁有兩個騎兵千人隊,與一個騎馬步兵千人隊,稱號為“鎮北營”。最後一個營頭,則落在了號稱“統御第一”的于禁身上,擁有三個千人隊,定為“折衝營”,屯駐河東白波谷。
透過對軍事編制的整頓,張狂手下的眾將,再一次進行了相應的地位調整。憑藉著自身的功績和在軍中的威望,臧霸、樂進、于禁三人,無疑成功的躍升為張狂手下最重要的三員大將,得到了獨當一面的機會和權利。
軍中對此次調整,雖然不可避免的略有微詞,總體還算是平靜,並沒有鬧出什麼大點兒的事情來。只有典韋在調整以後,以切磋的名義,在演武場上將臧霸趕得雞飛狗跳,算是捍衛一下自家“太行軍第一猛將”的名頭。
至於這一次沒有趕上趟的周倉、謝遜等將領,雖然有些失望,卻也沒有灰心。張狂可是公開對全軍將士說明了,以後有的是仗打。想要升官,就把仗打好。
張狂早在數年以前,就預言了漢帝駕崩,宦官覆滅的事情。他也在董卓進京掌握權柄以前,就透露出對董卓的看好。有這樣一位可以預測未來的首領,沒有哪個人還會懷疑,太行軍以後的發展會有所不利。
此次對太原郡一帶用兵,張狂調動的兵力,除了本部直轄人馬以外,還包括了于禁的折衝營在內。這得益於董卓目前忙於遷都大事,無暇顧及北邊的張狂。同樣的,關東諸侯的目光,也都盯在西邊的董卓身上,根本分不出神來應付太行軍。
如果不抓住這個沒有干擾的好時機擴充地盤,下一次想要得到如此好的機會,張狂可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至於出兵的時機,張狂選擇在四月末。這個時候,春耕差不多完成,只要動員的民夫不是太多,對農業生產影響不大。而且,以北方的氣候來說,接下來的一個月,基本上都是晴朗的日頭,氣溫也不會太高,正是用兵的好日子。
但是,如果出征不利,時間拖延到了六月以後,不說夏日裡的高溫酷暑,光是隨著東南風連綿而來的雨水,就會嚴重阻礙各種軍事行動。
所以說,行軍打仗,天時很重要。如果張狂出兵以後,在一個月以內沒有獲得什麼較大的戰果,這次出征,怕是就難以得到讓他足夠滿意的戰果了。(未完待續。。)
第16節 一城獨臨危
戰鬥,首先是從太原郡的茲氏縣開始。
對於進攻太原,以擴大地盤的行動,太行軍上上下下都是極為踴躍的。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