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董璜自己都沒有混到呢!
只是,被人品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會甘心就這樣屈服在董卓部下嗎?(未完待續。。)
第四卷終·;離亂從頭說
曹操原本是可以接受董卓“驍騎校尉”一職任命的。兵權這東西,誰不喜歡呢?
但是,董卓不應該在任命曹操為驍騎校尉以前,先處理掉了兩位何進的心腹部曲將。
誅殺宦官的功臣之一,大將軍府司馬吳匡,因為在袁術的挑動下,殺死了車騎將軍何苗,事後被董卓以此為藉口下獄,揹著“擅殺大臣”的罪名,在審訊中拷掠而死。
另一位大將軍何進的部曲將張璋,則在董卓一上臺,就被明升暗降的發配到交州日南郡去當郡守。在那種蠻夷橫行,瘴氣叢生的地方,張璋這個太守的日子,未必有普通的雒陽百姓過得好。說不定沒有多久,就會傳來張璋感染瘴氣,不幸病故的訊息。
董卓想要儘可能掌握何進殘餘部曲的心情,曹操完全能夠理解。只是,對這樣兩位有功無過的領兵將校如此嚴苛,卻讓曹操不由得生出“兔死狐悲”的心情。更何況,曹操與兩人都有數面之緣,算得上薄有交情。這兩人的遭遇,讓曹操更是警惕萬分。
如今,董卓為了徹底把握西園軍的兵權,又要招曹操去當什麼不明所以的“驍騎校尉”。曹操心裡比照了一下吳匡、張璋二人的下場,覺得還是不參與的為好。
而且,根據曹操的耳聞,大儒蔡邕的出仕過程中,董卓可是威脅他“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
這話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說:你蔡邕要是敢拒絕徵辟,我董卓可是能滅你滿門的啊!
還有前任尚書令盧植,因為在朝堂上反對董卓廢立天子,差點兒被董卓當場動手砍死。若非蔡邕及時勸解,只怕盧植不光是隻丟掉了官位。就連老命都保不住呢!
這樣一個不能容人、剛愎自用,卻又脾氣暴躁、迷信武力的當權者,絕不是好伺候的。曹操可沒有把握,自己不會無心之中,就觸怒了對方,從而惹來殺身之禍。
而且。董卓的執政經驗短缺,曹操並不看好他套用軍中的那一套方法,真的能夠將天下治理好。外加跑路到冀州去的袁紹,也不是一個甘居人下的傢伙。以他與董卓之間的競爭,雙方關係徹底決裂,那是遲早的事情。
兩者對比,相較於董卓,曹操當然願意選擇更加熟悉的袁紹來追隨。
正好此時,曹操的老爸曹嵩。派可靠家人給曹操帶來一封密信。別看曹嵩只是宦官的養子,出身不太光彩。他的政治嗅覺,可是被多少人暗地裡羨慕不已的。
在靈帝死後,曹嵩知道多事之秋來了,立即便辭官回鄉。他聽說了董卓入京後的種種情形,特地寫信給曹操,要曹操暫時蟄伏,以避風頭。
曹操見政治經驗豐富的老爸都如此認為。自然就下定了決心。於是,他給董卓寫了一封辭職信。想要暫時避開朝廷裡的這攤渾水,回鄉觀望一二。
將辭職信送到相國府以後,曹操明白董卓這人有時候脾氣不好。如果董卓覺得曹操這樣做,是不給自己面子,說不定會派人將曹操直接抓回相國府。到時候曹操是反抗呢,還是不反抗呢?
為了避免這種不妙的結果。也為了避免與董卓直接撕破臉的行為,曹操在深思熟慮以後,決定當信件一送出去,自己立刻輕車簡從,動身離開雒陽。返回老家譙縣。至於家眷等人,則讓他們慢慢在後面趕回來便是。
在曹操想來,自己既然人都離開雒陽了,身為相國的董卓,應當不至於還要如何作為?
然而,曹操這一次,可是對董卓的操蛋性格估計不足。當然,也算是曹操運氣不好,正碰上董卓氣不順的時候。正在惱怒中的董卓,一見到曹操寫的辭職信,越發是怒火高熾,痛罵道:
“閹豎之後,也敢在吾面前拿大!敢跑?發文下到州郡,以曹操畏罪潛逃之故,全力緝拿曹操!”
那麼,是什麼事情,讓董卓居然如此惱火,以至於遷怒於毫不相干的曹操呢?
這件事情,卻與一個女人有關。
董卓自從自行任命為相國之後,心氣自然隨之大為高漲。他的結髮妻子多年前就去世了,到如今身邊雖然有幾名侍妾,正妻的位置卻一直空著。
如今他成了相國,家中如果沒有一位拿得出手的正室管理著,一來容易使得家裡出點小亂子,讓人心煩;二來也不符合堂堂大漢相國的身份,未免有讓人恥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