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汝南袁氏與弘農楊氏,這兩大朝廷重要派系,已經決定聯手對付董卓這個蠻子了!
由於這封極為突然的來信,兗州的幾位州郡大吏,總算是確定了起兵討伐董卓的決心。看到這樣一幕,拿出信件的橋瑁與曹操會心的相視一眼,暗自得意。因為,這封信其實並不是真的,而是由曹操偽造的。
曹操雖然在雒陽士人們眼中,以精通律令,堅持法度而出名,卻畢竟是一代奸雄的種子。當他發現操縱朝廷大權的董卓,並不是依靠朝廷的法度就可以打到的之後,又被董卓的通緝威脅,差點兒小命不保之後,心中果斷的更改了行事的原則。
在串聯兗州的幾位封疆大吏以前,曹操就明白,這些大吏也許會對董卓凌駕於袁氏之上很不滿,卻絕對沒有就此起兵,直接武力對抗董卓的勇氣。
能夠讓州郡大吏們果斷起兵的人,絕不是曹操這個官場後輩,只能是當今朝中最強大的勢力,汝南袁氏!
所以,曹操選擇了忘年交故太尉橋玄的侄子——東郡太守橋瑁,作為聯手的物件,偽造三公書信,以誘使其他兗州大吏,決定一齊起兵。要不然,曹操這個朝廷的通緝犯,就算回了家,也得悄悄的躲起來,不得隨意出門。這等如老鼠般躲藏的日子,曹操可沒有隨遇而安的想法。
睢陽橋氏並非什麼根基深厚的大漢望族。橋玄能夠在官場做到太尉的高度,也是藉助了大漢的時政變動,利用當年“黨錮之禍”所導致的朝廷大洗牌,才得以乘機高升。若論起在朝廷裡的勢力,橋玄死了接近十年,當年遺留下來的那點兒人脈,如今也差不多消散殆盡。
橋瑁在伯父橋玄死後,朝中沒有了依靠,為了自己的仕途,只得主動接近曹操所屬的曹氏陣營,算是曹氏的一個盟友。因為他時常自詡出身於大漢高門,對於董卓這個涼州武夫在朝廷中的突然崛起,自然是極為看不上眼的。(未完待續。。)
第2節 名族遭毒手
在橋瑁的眼裡,大漢的天下,只有在如自己這樣的世代公卿大族子弟手中,才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理。以董卓這種卑賤武人的手段,只會將大漢一步步帶入衰敗的深淵。
正是在心中有著如此的偏見,橋瑁才會在與曹操會面以後,想法與曹操一拍即合。就連共同偽造三公的書信,去誘騙其他兗州大吏的事情,橋瑁做起來,心裡都毫無負擔。
至於他這樣做,會不會產生什麼不利的後果?
在橋瑁與曹操的推導中,只要在起兵的諸侯裡,有多個袁氏故吏的存在,則天下人都會認為這次起兵是袁氏一手主導的。到時候,騎虎難下的袁氏一族,還能勒令已經起兵討伐董卓的州郡大吏們,立刻放下武器投降嗎?
就算袁氏下達了這等命令,那些起兵的諸侯敢聽從嗎?
對騎虎難下的袁氏來說,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弄假成真,全力動員袁氏的潛勢力,將董卓從朝廷中趕出去!
曹操的這番謀劃,不可謂不狠辣。就連多年的盟友,他都說設計就設計,毫不客氣。
事實上,對曹操來說,一個被嚴重削弱過的袁氏,比起目前接近一手遮天勢態的袁氏,更加的符合譙縣曹氏的利益。袁氏的勢力太盛,那還要其他的盟友幹什麼?
當然,為了避免某些袁氏故吏知道其中的真相後,翻臉找自己算賬,曹操並沒有自己將偽造的三公信件拿出來。而是讓橋瑁來做這件事情。有了橋瑁這個願意背黑鍋的,就不會有人追究曹操的行為了。
就這樣,為了避免被董卓收捕,以至於家破人亡的曹操,憋著一股陰勁,狠狠的給董卓挖了一個大坑。就在袁氏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曹操生生的將袁氏一派扯到了董卓的敵對一方,讓兩大勢力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猛然變成了敵對狀態。
如果沒有曹操,也許董卓與袁氏兩方依然會最終撕破臉。拼個你死我活。但是。那應當是至少半年、甚至更遲一些的事情了。而更有可能的是,老謀深算的袁隗,一出手便會將董卓一方直接癱瘓,哪裡會有什麼雙方相持不下的情況?
從這個角度來說。曹操暗中的籌謀。其實是起到了一個導火索的功效。提前引爆了,本來說不定可以和緩一些的,袁氏與幷州武人兩大勢力的碰撞。
經過了一大圈的串聯活動以後。曹操覺得天下起兵反董的形勢已經形成,不等回到家鄉譙縣,直接就在陳留己吾這個地方——也就是典韋的故鄉,舉起了“清君側,討董賊”的旗號。
為什麼曹操不在家鄉譙縣起兵,反而卻跑到陳留的己吾去舉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