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月初張狂與董卓的直接見面時,張狂非常直接的告訴董卓,白波谷這一塊地盤,太行軍可以與董卓軍平分。但是,張狂也直言不諱的說到,若是幾個月以內,董將軍有機會統帥大軍上雒,控制朝政的話,就必須將他佔據的白波谷地盤,還給太行軍。
對於張狂的這番話,董卓可以說是完全愣住了。
其實,董卓雖然已經有心插手大漢朝廷,在當時卻根本沒有發現有效的機會。被張狂這麼言之鑿鑿的一說,董卓的第一反應,就是覺得不太可能。張狂想當然的用後世的常識,來推導古人的思維,結果又一次正常的失誤了。
不過,張狂這次小小的失誤。結果並不壞。由於漢時讖語流行,董卓對張狂精通預言的名頭,也是略知一二的。聽到張狂這等表態,他雖然感覺不太靠譜,心裡倒希望是真的。
而且,張狂的太行軍實力擺在那裡,真要是打起來,董卓固然不會害怕,也會覺得很是麻煩。好歹太行軍也是被招安了的朝廷官兵,董卓在與女婿李儒商量時。也覺得還是與太行軍保持互不侵犯的姿態比較好。
於是,董卓很大方的與張狂擊掌明誓,約定當白波谷發生變亂之時,雙方要一齊出兵,壓服變亂豪強。事後。雙方瓜分白波谷的五堡。
當然,要是張狂對朝廷的預言實現了。董卓也會很大方的交出在白波谷佔據的地盤。承認太行軍對白波谷的佔有權。
對於最後一條,董卓是這樣想的:
——朝廷如果有機會,何必再為了區區一塊巴掌大的土地,與實力不弱的太行軍死磕?
——武人想要掌握朝中的權柄,必然極為艱難。如果能夠在地方上得到有力的支援,對執掌朝政。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
而且,董卓在潛意識裡,覺得與一個能夠預測未來的神秘人物對抗,是一件極為不妙的事情。張狂的預言若是實現了。董卓哪裡還會主動去招惹這廝?
當然,整個事情隨後的發展,與郭太和張狂最初的預料,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的。譬如徐晃在夜裡的誘敵戰鬥,差一點就讓楊奉和韓暹攻破了中堡。要是事情真的發展到那一步,則張狂的整個戰略設想,說不定就要全盤破產了。
所謂的料事如神,在現實中,根本就不太可能出現。
還好,張狂的運氣不錯。被他暗中“點化”的徐晃,初露崢嶸就挽回了即將崩壞的局面。而堅守北堡的郭威,也成功的拖住了胡才和李樂的注意力,讓張狂暗中調動三千步卒和兩千騎兵,成功的對胡才和李樂的聯軍,發動了出其不意的突襲。
這一戰的結果,胡才被單騎突進的關羽斬殺當場。李樂雖然狼狽逃脫,身邊的戰士也折損了九成。自此,兩人可以說是“不足為患”矣。
作為約定的另一方,董卓派出了手下最擅長治軍的校尉徐榮,以雷霆壓頂之勢,一舉攻破了楊奉的老巢南堡。楊奉和韓暹的逃竄,為這場籌劃了許久的大戰,畫上了一個簡潔的句號。
戰後,太行軍佔據了北堡、中堡和西堡,徐榮則將南堡和東堡收入囊中。雙方相互戒備之餘,卻都保持了和平的姿態,沒有故意向對方挑釁。
顯然,大家都有投鼠忌器的顧慮。
白波谷的戰事告一段落,董卓的視線,立刻又集中到近來變幻莫測的朝廷上。
作為一個統兵在外的大將,董卓在大半個涼州,可以說是一言九鼎。只是,要論起對朝廷的影響力,他就有些說不出口了。
雖然,想要把持大漢朝政的野心,在董卓的心裡已經發芽。可是,自家事自家知。無論是大將軍何進一系,還是太傅袁隗一系,甚至是十常侍一系,董卓都能與他們搭上關係。然而,無論是哪一方,都沒有將董卓當做己方的重要組成。
簡單的說,各方都把董卓的勢力,當做是外圍的臂助之一。不過,董卓本質上依然只是涼州的一介莽夫,不足以參與朝廷大事的決定。
根據董卓派在雒陽城內的線報,所發回的訊息顯示,目前雒陽城內的局勢,再一次變得緊張起來。
大將軍何進在剷除了董太后和驃騎將軍董重以後,表面上把握了朝廷的大權。然而,勢力受到不小打擊的宦官一系,依然是何進在內朝的強力對手。
大漢的權柄,分為外朝與內朝兩部分。所謂的外朝,指的是朝堂上那些三公九卿之流。但是,這些表面上位高權重的官吏,卻因為皇帝對權柄的重視,從大漢武皇帝時期開始,就被慢慢的隱性剝離。
到了大漢光武皇帝手裡,光武帝有鑑於西漢末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