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是在觀望。
他們對於自己在日本地利益自然也是關心地。可是他們卻並不想再捲入任何戰爭。他們在等。等三國如果真地開戰。他們來撿便宜就好。可就在法國人觀望地時候。在英國地背後又鑽出了俄國人地艦隊。這讓英國人更是吃不消了。
英國人不明白,為什麼俄國人會突然出現,並支援中、美兩國,但是他們很清楚,這次在對馬的問題上,他們輸了,毫無勝算,於是在宣佈對馬英屬的第二十六天之後,英國人撤軍了。
對馬成為美屬,而美國為了向大清表示友好,同意大清第一公主在對馬島的一切防務正常之後,前往對馬養病,並同意中國的海軍跟美軍一起駐守對馬島。
中、美兩國的友好,讓各國政府的眼珠子都掉了下來,他們覺得這一切就像一場夢一樣,美國和中國竟然友好到,可以共同分享在日本的利益。
羅勝對於劉步蟾出兵一事是完全不知道,就是俄國人出兵,也是他沒有想到的,所以他和李鴻章目前可說是一頭霧水,他們兩人在京都蹦噠了一、兩個月,如今卻彷彿好像根本就沒他們倆什麼事兒一樣。
就在兩人還未回過神的時候,從長崎傳來格格再次病危的訊息,兩人忙大驚失色的趕到長崎,李鴻章一心想的是,對馬問題的解決,看來並沒有給這位格格的病情帶來什麼起色,當他再次探病出來之後,只是不停的搖頭,同時心中一片惋惜。
格的封號恢復了,老佛爺又加派了那麼多的太醫,連同仁堂也來了兩位國手,可是卻對格格的病情毫無幫助,他晉見時,格格還在接受西醫的治療,美國的醫生正在給她輸液,說是格格已經很多天沒有進食了,必須要保證格格的身體需要,要維持她的生命力。
當他行禮之時,格格已經無法說話了,只是輕輕的抬了抬手臂,可是這個動作似乎都耗掉了她一大半的精力,手放下之後,她就再也動不了了,只能眨眼示意,她已經知道了他和羅勝在京都所作的努力,而給他的信,也是前一天,由格格口述,她身邊的那位女官秋謹所書。
看著這封信,李鴻章是老淚縱橫,裡面竟然是一再叮囑,讓他一定要在天津建一座烈士陵園,記念在平壤和東京一戰中死亡的中國將士,他簡直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秋謹交給他的,不只是有這封信,後面還有厚厚的一頁紙,上面是在格格出訪之時,在法國遇襲時,死難的大清官兵,以及在東京一戰中犧牲的將士們的名字、籍貫,還有他們的骨灰。
當李鴻章收到這些骨灰之時,雙眼已經被淚水浸的模糊不清了,他一臉莊重之色,脫下了自己的官帽,與他一同前來日本的官員皆是滿面淚痕,他們心中都想著同一件事,這是從未有過的,一位皇室成員,對於在外戰死的將士,竟然尊重到了這個地步,而且還不肯讓他們埋骨他鄉,一定堅持要把他們送回故鄉。
特別是那些三百二十八壇女兵的骨灰,更是讓他們動容,格格信中一再交待,若是老佛爺不肯讓這三百二十八位女兵的骨灰進陵園,那麼請一定要親自交給上海的青幫,他們定會妥善處置這三百二十八位巾幗英雄。
李鴻章一路之上,心情是極為沉重的,這烈士陵園的資金,格格也交給了自己,整整一百萬兩白銀,還在後面附了一句,哪怕只有一半用在這上面,她即便是死了也瞑目了,李鴻章與這位格格也算是交手數次了,他很清楚,這是在向他交代遺言。
另外還有四封信,聽說是格格花了整整一週的時間口述的,只要一清醒,能說話,她就開始口述,分別是寫給老佛爺和皇上的,還有孚親王以及額娘老福親王福晉的。
跟隨李鴻章歸國的所有官員,都是一片唏噓,誰也想不到,這位幾年之前,風光無限,一身榮寵的大清公主,如今只怕是要客死他鄉了。
從日本歸國的所有官員,心情都異常沉重,老佛爺雖然恢復了格格的封號,可是如今那位孚親王仍然是郡王,還被軟禁著,雖然重開了女學堂,可是誰知道這位老佛爺明天又會不會變卦?
李鴻章思慮再三,最後還是把那三百二十八位女兵的骨灰,悄悄託人送到了上海青幫,回京把格格的信交了上去之後,等待慈禧的示下,並同時開始在沽近海的一座山上開工,修建烈士陵園。
天津修建烈士陵園時,天津武備學堂的學生全部去了,天津各處民眾都聞訊而來,自發的前來幫忙修建,所有的人都懷著深深地敬意,壘起了一座大清第一個烈士陵園。
一個月之後,在上海由民間自發的,建起了一座巾幗英烈陵園,同時在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