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同時走上講臺。
宗應仁上前掀開罩在遙控開關上的紅色幕布。紀佑國走上前去,抓住開關的把柄,朝身後其他幾人點了點頭。龐興龍、趙潤東、彭茂邦與英常徽先後走上前去,抓住遙控開關的把柄。眾人一起用力,將遙控開關把柄推到了啟動位置上。
這個設計很有意思,由一般的向下壓改成向上推。
隨著電機起動,覆蓋在鉅艦艦首右舷處的紅色幕布緩緩落下,露出了“共和國”三個大字。
觀眾看臺上再次響起掌聲。
佈設在航母飛行甲板兩側的上百個禮炮同時啟動,將數不盡的禮花撒向空中。
歡呼雀躍聲中,“共和國”號航母緩緩駛進浮式船塢。
隨著第一股海水湧入,“共和國”號拉響了汽笛。
,傳來陣陣雷動聲。
10C與J-13B拉出彩色煙帶,簇擁著1架“海警200預警機從航母與觀眾臺上方掠過。隨著預警機遠去,8戰鬥機突然筆直拉起,形成了一朵突然綻放的絢麗彩花。
觀眾的情緒被徹底點燃了,應邀前來的西方國家使館武官卻是另外一番感受。
“共和國”號航母沒有安裝躍飛甲板,“海警200出現,意味著“共和國”號是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
年,共和國醞釀建造航母。
論證工作足足進行了3年,主要圍繞排水量、載機搭配方式與載機起降方式展開。這三點,直接決定航的作戰能力。
建造小型航母的提案首先被否決,共和國需要能夠搭載常規戰鬥機的中型或大型航母。
載機搭配方式很快確定下來,以戰鬥機為主,直升機為次。
最大的問題是載機起降方式,到底是滑躍/阻攔,還是彈射/阻攔。因為無法從美國採購蒸汽彈射器,自行研製費用過高(甚至超過航母本身地研製費用),電磁彈射器難以在短期內研製成功,所以最初確定採用滑躍/阻攔的起降方式。
紀佑國上臺後,對航母設計方案做了調整,重新展開電磁彈射器地研製工作。
10年,航母艦體的設計工作基本完成,關鍵落在了電磁彈射器是否能夠及時研製成功。因為採用模組化設計與建造方式,所以可以提前展開艦體的建造工作。
12年初,“共和國”號第一塊鋼板運抵江南長興造船廠,建造工作正式開始。
直到此時,外界仍然認為共和國的第一艘航母採用滑躍/阻攔起降方式。
滑躍起飛是在沒有彈射器的情況下地無奈選擇。法國建造“戴高樂”號航母時,不惜花費重金從美國引進C…13…11型蒸汽彈射器。英國設計“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時,最初計劃搭配F…35B戰鬥機,採用滑躍起飛/垂直降落的起降方式;正式動工建造後改為搭配F…35C戰鬥機,採用電磁彈射/阻攔降落的起降方式。美國航母更是無一例外地採用了彈射/阻攔的起降方式。
由此可見,有能力生產或者採購彈射器的國家,都不會在航母上採用滑躍起飛方式。
滑躍起飛的問題很多,主要有三個:一是戰鬥機無法滿載起飛、作戰半徑與載彈量受到嚴重影響,二是戰鬥機地起飛效率不高、影響了航母的作戰效率,三是無法搭載固定翼艦載預警機、使艦隊的遠端預警能力大打折扣。
這三個缺點,在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體現得非常明顯。
因為起飛重量受到限制,Su…33K戰鬥機只具備防空作戰能力與有限的對海/地攻擊能力,作戰效能遠不如美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甚至連Su…27與Su…30比不上。在一次最多出動12戰鬥機地情況下,“庫茲涅佐夫”號空有6萬多噸的排水量,作戰效能不到美國海軍已經退役地“小鷹”號航母的一半。缺乏固定翼艦載預警機,使“庫茲涅佐夫”號不但配備了超過巡洋艦地重型武備,還得在岸基大型預警機的支援範圍內活動,遠洋作戰能力大受影響。
採用滑躍起飛方式地航母頂多算得上以執行艦隊防空任務為主的防空戰艦,稱不上攻防兼備、以進攻為主要任務的“航空母艦”。
隨著“共和國”號航母的全貌展現在眾人面前,使節看臺上的武官群體再次聳動。
至少270米的水線長度,封閉式機庫,三部大型升降機,外飄的斜角飛行甲板,位於右側的前後兩座島式建築,沒有煙k;!
“共和國”號不但龐大,還非常前衛!
美國、俄羅斯、英國與法國的海軍武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