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有沒有能夠探測到B…2的雷達?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別說伊朗,當時世界各國已經裝備的雷達中,沒有一種能夠有效探測到B…2。
據此,外界普遍認為伊朗走了“狗屎運”。
按照外界的推測,那架B…2轟炸目標是位於德黑蘭南部的防空指揮中心,被擊落的時候已經進入了投彈航道,開啟了彈艙,準備投下鐳射制導炸彈。也就在這個時候,附近的一部雷達發現了B…2,以最快的速度發射了導彈。擊落B…2的不是“紅箭91”防空導彈,而是“紅箭11”中近程防空導彈,因為B…2制訂轟炸進入路線地時候,肯定會盡量避開遠端防空導彈,從而被迫進入機動式中近程防空導彈的打擊範圍。另外,“紅箭11”具有雙模式引導能力,攻擊B“紅箭11”很有可能採用了紅外被動尋的,而不是雷達主動尋地。如果B的導彈告警機出了故障,或者導彈從正下方進入(B…2導彈告警機的探測死角),則B…2u被導彈擊中之前不會有任何反應。至於F飛行員的報告,很有可能是美軍為保住顏面“編造”的偽證。
為了證明美軍“偽造”證據,一些“好事”者還做了推導。
以美軍的戰術,B…2下炸彈後,引導工作由隨行的F…22A負責。在此情況下,F…22的飛行高度在5500米以上,而B…2的進入高度很有可能在200米以下。
另外,為了避免相互干擾,F…22與B…2的水平距離至少有20千米,當時又是夜間,F…22的飛行員無論何也看不到B…2機翼冒出的火球。
真相到底如何,恐怕美軍最清楚。
戰爭結束後不久,美軍就撤編了剩餘的18B對所有在役的B-1B進行延壽大改,使其能夠服役到2036年,同時開始研製能夠攻擊地下設施的高超音速空射巡航導彈,以及用來替代B…11B的B…X。
B…X不但是隱身轟炸機,還是第一種高超音速隱身轟炸機!
由此可見,美軍對B類以低空突防為主的亞音速隱身轟炸機的戰場生存能力產生了重大懷疑,不然不會啟動耗資數百億的B…XX計劃。能夠使美軍對B…2失去信心的原因只有一個:出現了能夠探測與鎖定B的防空雷達!
隨後,美國空軍與海軍共同開發ATFA(未來戰鬥攻擊機)時,不但提出了更高的隱身要求,還提出了必須採用主動隱身裝置的要求,也能夠證明在美伊戰爭期間,伊朗裝備了能夠發現隱身戰機的防空雷達。
顯然,B…2是“墜毀”的,而是被“擊落”的!
卷四 第三十四章 不眠夜
小說巴士 更新時間:2010…8…28 3:16:03 本章字數:4958
爭進入第二天,懸念又少了許多。首發首發
雖然B…2折戟,但是美軍的戰術轟炸並沒受到影響。在伊朗空軍失去作戰能力、僅存的防空系統必須用於要地防空的情況下,美軍擴大了戰術轟炸規模。27日美軍出動1784次作戰飛機,投擲26411噸彈藥,摧毀了餘個戰術目標。僅僅一天,美軍獲得了戰場制空權。
美軍的作戰效率確實首屈一指。
雖然共和國空軍也在第四次印巴戰爭中用數個小時奪取了制空權,但前提是巴基斯坦空軍嚴重消耗了印度空軍的作戰能力。東海戰爭時,共和國空軍分兩階段作戰行動才最終奪取制空權,作戰效率遠不如美軍。
成功奪取制空權,不等於取得了勝利。
27日,駐紮在伊拉克的美軍地面部隊開始向邊境地區推進,兩棲遠征部隊也進入了波斯灣,準備實施兩棲登陸作戰。
美軍地面部隊的調動立即被共和國與俄羅斯的偵察衛星發現。
出人意料的,CNNN等美國電視臺對美軍的調動做了全面報道,隨軍記者還採訪了部分美軍官兵。
美軍是否會發動地面戰爭已無懸念,外界關心的只是美國何時發動地面戰爭。
按照美軍的“傳統”,在空中打擊行動取得決定性成果之前,不會發動地面戰爭。以伊朗的國防實力,美軍至少需要15天才能完成空中打擊,摧毀伊朗軍隊的抵抗能力,然後才是地面進攻。
包括章興誠在內地“軍事專家”對美軍地空中打擊做了全面分析。
戰爭開始後。美軍地第一階段空中打擊主要針對伊朗地重要軍事目標。比如指揮中心、通訊中心、防空陣地、軍用機場等;還會針對重要地戰略目標。比如電視臺、廣播中心、國家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