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雷烏斯與杜奇威搭檔打手 最大的問題就是兩人都來自軍隊。而且都是非常有名的將軍。雖然杜奇威在布蘭迪諾政府中擔任過要職,在韋斯特伍德執政期間也有過作為,但是彼得雷烏斯沒有在政府中擔任過要職,甚至沒有多少行政經驗。如此一來,兩人組成搭檔,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讓選民相信,他們能夠管理好美國。顯然。不會有任何一個美國選民希望像管理軍隊那樣來管理國家。
也就是說,民新黨缺乏一位能夠讓選民接受的,與軍隊無關的政治來
這就是杜奇威高調邀請洛布林夫人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在這件事情上,杜奇威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因為他是彼得雷烏斯的助手。所以在邀請洛布林夫人加入民新黨之後,就得退出競選班子。雖然以杜奇威的影響力。以及他在此之前行政經歷,只要民新黨在大選中勝出,他就是曰洲捌的頭號人選,就算當不卜國務卿,航會成為國防部長四言之,杜奇威不會被閒置。但是杜奇威退出後帶來的最大問題並不在此,而是洛布林夫人與彼得雷烏斯的組合中,誰主誰次?
如果僅僅是競選搭檔,肯定無法打動洛布林夫人。
要知道,在美國的政治體制中,副總統就是個“備份”。只要總統一切正常,副總統就最多隻能到處走過場,吸引一下眼球。不可能在聯邦政府的重大決策中產生作用,在生某些威脅到美國安全的重大事務的時候,甚至得主動迴避,以免總統與副總統同時完蛋。也就是說。副總統的權力連國務卿都比不上。
更重要的是,彼得雷烏斯確實沒有多少號召力。
杜奇威主動退出競選搭檔,除了為洛布林夫人加入民新黨提供條件之外,還是在變相向彼得雷烏斯施加壓力。說直接一點。為了能夠為民新黨爭取到更大的獲勝機會,杜奇威都高姿態的做出了讓步,作為民新黨頭號人物的彼得雷烏斯也應該有所表示。如果他為了個人利益而不顧黨派利益的話,也就沒有資格擔任民新黨的黨魁了。
如此一來。彼得雷烏斯別無選擇。只能主動讓步。
正是如此,在2餾年的時候,洛布林夫人才以民新黨總統候選人的身份,與共和黨推舉的克萊澤曼在緬因州當了口年的州長、民主黨推舉的羅克斯維爾前加利福尼亞州的聯邦參議員競爭總統寶座。本站斬地址已更改為:舊一配鞭請登陸四讀!
這個安排,或多或少有點問題。
雖然沒人可以否認洛布林夫人的政治才華。以及她在共和黨支持者中的號召力,也沒人能夠否認她的競選搭檔,即彼得雷烏斯在民主黨支援看中的號召力,但是兩人組成競選組合之後,最大的問題就是對雙方支持者產生的影響。說簡單點。看好洛布林夫人的共和黨支持者在投下選票前,肯定得考慮彼得雷烏斯的影響。同樣的,民主黨的支持者在投票之前也得考慮洛布林夫人的影響。
由競選組合還帶來了一個更加尖銳的問題,那就是執政綱領。
雖然彼得雷烏斯是典型的鷹派政治家,但是洛布林夫人卻是共和黨中比較少見的鴿派政治家。也就是說,兩人組成的競選組合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執政綱領。也就不可能在參加競選的時候提出足以讓選民心動的口號。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在競選的時候,民新黨的競這口號非常空泛。
結果可想而知,很多選民沒有將選票投給民新黨。
正是如此。洛布林夫人最終以極為微弱的差距輸給了克萊澤曼,共和黨連續第三次贏得大選。要知道。這已經平了由里根與老布什在年到打手 昭年創造的連續執政記錄,是共和黨在引世紀以來第一次連續第三次在大選中獲勝。
這裡涉及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的選舉制度。
與其他西方國家不一樣,在有3個政黨參選。而且沒有任何一個政黨的候選人獲得了半數以上的選舉人票的時候,並不直接舉行第二輪選舉,而是由最高法院裁定。如果得到選舉人票最多的候選人比其他候選人最少領先甥,就會直接當選。只有在差距不到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由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進行第二輪角逐。
洛布林夫人僅比克萊澤曼少了飛張候選人票,也就是剛好過了祝。
雖然輸掉了大選。但是換個角度來看,民新黨才是這場大選的真正勝利者。
先對執政的克萊澤曼來說,因為與總統大選同時進行的還有眾議院換屆選舉,以及參議院的選舉,而共和黨在這兩場選舉中都沒有獲得多數席位,所以就算住進白宮,克萊澤曼也無法順利推行其治國政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