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了大功率干擾裝置的電子戰機,時刻不斷的對戰區內的遠端通訊聯絡進行干擾,並且為己方的通訊聯絡提供支援。共和國空軍也不例外,在巴基斯坦南部地區上空與伊朗東部地區上空部署了好幾架電子戰機。持續不斷的壓制美軍的通訊聯絡。在如此強大的電子干擾下,交戰雙方的長途通訊系統幾乎全面癱瘓,只能依靠以鐳射為主的短距離通訊系統。雖然依靠戰術資訊共享平臺,能夠確保通訊聯絡,但是卻很難正常指揮作戰行動,特別是在大規模戰鬥中。給各級作戰部隊安排作戰任務。受此影響,戰爭打到這個時候,交戰雙方的航空兵都沒有能夠揮太大的作用,就是因為干擾過於嚴重,讓雙方的地面部隊無法及時向航空兵提供戰場資訊。隨著絕大部分固定目標已被摧毀,在需要打擊具有時效性的移動目標時,空軍很難在無法及時獲取戰場資訊的情況下揮作用。
之前的地面戰鬥還不算激烈,所以通訊系統受到干擾的影響還不明
。
隨著雙方主力部隊登場,而且在對攻戰中遭遇,通訊干擾的影響就顯現了出來。
相對而言,在這種對雙方都不太有利的情況下,第十戰鬥單位吃的虧要卜得多,也就佔了便宜。
不管是誰,都不能低估空降兵的獨立作戰能力。
作為一支由空降部隊改編而來的作戰部隊,第十戰鬥單位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獨立作戰能力,各級指揮官也非常擅長單獨作戰。更重要的是,李東石的指揮方式也非常適合獨立作戰。按照作戰任務的時候,李東石仍然保留了在空降囫旅的指揮風格,即讓各級指揮官充分了解他的作戰意圖,知道該如何打贏這場戰鬥。如此一來。與後方失去聯絡後,各戰鬥單位仍然能夠準確無誤完成作戰任務。
可以說,這也正是裴承毅把第十戰鬥單位放在戰場中央的原因。
從裴承毅的部署來看,第十戰鬥單位從一開始就擔負起了銜接兩斤,方向的重任,因此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有很大的靈活性,需要指揮官根據局勢做出準確判斷。雖然凌雲霄也有這樣的才能,不會具李東石差,但是他指揮的第一戰鬥單位更像是一隻捏緊了的拳頭,能在攻堅作戰中揮最大的戰鬥力,不然裴承毅也不會讓第一戰鬥單個去強攻錫爾特。第十戰鬥單位的獨立戰鬥能力,賦予了他們最靈活的作戰方式。
由此可見,在用兵與知兵方面,沒有在基層部隊服役的裴承毅反而過了杜奇威。
事實上,杜奇威也沒有選擇。本站新地址已更改為:慨除心,刪敬請登陸閱讀!
按照他的最初安排,第7步兵師的任務是前往以色列。代替以軍守衛戈蘭高地,並且保護美以聯軍的後勤保障線。母庸置疑,這是第7步兵師最擅長的作戰任務,也是最能揮第江步兵師戰鬥力的作戰方式六戰場情況突變,杜奇威不得不把第7步兵師派往迪曲僥引小,當時他的想法也是讓第7步兵師固守迪亞巴克爾,所以杜奇威壓根就沒有考慮用這支戰場防禦的部隊去攻打第十戰鬥單位駐守的巴特曼。由此可見,杜奇威不是不瞭解他手裡的作戰部隊,而是在長遠謀劃與總體局勢把握上稍遜一籌。沒能像裴承毅那樣,準確把握戰局走向。
當然,這種差別帶來的結果是完全一樣的。
8日凌晨,巴特曼方向上的戰鬥還未分出勝負,奧斯曼尼耶方向上的戰鬥就打響了。
不管怎麼說。這次杜奇威沒有犯錯。
決定讓第7步兵師攻打巴特曼的時候,杜奇威就知道裴承毅不會用一隻拳頭作戰,在右拳進行格擋的時候,肯定會用左拳還擊;只有左拳打出威風來,才能讓對手不得不把更多的力氣用在格擋上,從而減輕右側受到的壓力。正是如此,杜奇威在7日傍晚就給第2裝甲師與第4步兵師下了一條死命令。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奧斯曼尼耶,並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反攻巴赫切與伊斯拉希耶,爭取在第八戰鬥單位的防線上開啟缺口,掌握戰場上的主動權。
從這番部署中就能看出,杜奇威確實是一個不簡單的指揮官。
以當時的情況。杜奇威肯定料到裴承毅會讓第八戰鬥單位猛攻奧斯曼尼耶,從而用最少的兵力牽制住2個美軍主力師。說簡單一點,如果裴承毅讓第八戰鬥單位死守防線,擋住2個美軍主力師的機會幾乎為零。積極主動的進攻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讓裴承毅能夠把另外一個戰鬥單個,也就是第五戰鬥單位放在別的方向上。讓其揮關鍵作用。按照杜奇威的預料,裴承毅有兩個選擇。一是讓第五戰鬥單位北上攻打安卡拉,切斷第7步兵師的後勤補給線,二是直接攻打伊斯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