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9部分

設想一下,如果共和國以犧牲中東地區的方式換取在大陸戰場上的絕對勝利,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即便保守一點,也可以肯定的說 在美國打贏了中東戰爭之後,歐洲大陸國家絕對不會完全投靠共和國,即便不會導共和國翻臉,也不會提供幫助。也就是說,歐洲很有可能因此而保持絕

顯然,這不是什麼好事。

歐盟保為這條戰略線路上的所有地區都在歐盟的控制之中。同樣的。就算共和國能夠奪取俄羅斯北方的摩爾曼斯克與阿爾漢格爾斯克,因為受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冰島、設得蘭群島、格陵蘭島等等歐洲國家與歐洲國家控制的島嶼的阻攔,共和國海軍也很難利用玳,沂的港口。對美國在北大西洋卜的制海權構成威憶”共和國也沒有從波羅的海前出北海的可能性。總而言之,沒有來自歐盟的協助與支援,共和國在大陸戰場上的行動將隨著俄羅斯戰敗而終結。而數以百萬計的共和國大軍也將因此停下前進的步伐。

客觀的說,俄羅斯戰敗後,共和國陸軍肯定會南下中東地區。

事實上,這也正是共和國絕對不應該犧牲中東地區的根本所在。因為不管怎麼說,丟掉後再打回來,肯定不比一直堅守更加划算。

假設共和國當局丟掉了中東地區,而且不打算打回來,會如何使用戰鬥力強大的數百完地面部隊呢?答案很明確,那就是讓陸軍繼續向西前進,越過略爾巴陣山脈,橫掃整個歐州大陸。

由此可見,共和國當局放棄中東戰場,把兵力集中放在俄羅斯,絕對不是想早點與歐洲軍團會師。而是要進軍歐洲。

可以說,這是非常淺顯的道理,不需要美國總統特使解釋,歐洲的政治家就能明白。

站在杜奇威的立場上,這自然是件好事。

只不過,美國總統設法讓法德意等國領導人回心轉意的時候,心裡也有一個。疑問,那就是裴承毅會不明白這麼簡單的道理嗎?如果說美國海軍的存在,壓縮了歐盟國家的生存空間,讓後起的歐州諸國難以向外拓展,那麼逼到跟前的共和國陸軍,給歐盟國家帶來的就不僅僅是生存空間的問題,而是生存的問題。要知道,早在四多年前,前蘇聯陸軍的數萬輛坦克就讓歐州國家戰戰兢兢過了幾十年。面對比前蘇聯陸軍強大千百被的共和國陸軍,仍然各自為陣的歐洲大陸國家就更加沒有勝算了。

客觀的講,以共和國陸軍在大陸戰場上的表現,掃蕩歐洲大陸的難度微乎其微。

當然,不管怎麼說,如果能夠拉攏歐州國家,對美國來說就是天大的好事。

在與美國國務卿會晤的時候。法德意等國領與人也對共和**隊在大陸戰場上的行動表達出了高度擔憂。並且暗示美國國務卿,歐洲集體安全組織與共和國簽署的安全協議並沒有實質性的約束力。

總而言之,歐洲大陸國家已經高度不安,而且不想成為戰爭的犧

受此影響,杜奇威沒再耽擱寶貴的時間,畢竟烏克蘭平原上的夏糧就快成熟了主要是小麥,因為緯度較高,加上近幾年天氣特別惡劣,所以烏克蘭小麥的成熟時間要比緯度低得多的共和國晚2到3個月。再不採取行動,共和**隊就會搶先起進攻。

8月8日,在杜奇威簽署命令之後。美軍的戰略進攻開始了。

雖然策戈小期間美軍的行動很隱秘。但是在具體尖施的時候,就沒有多少秘密可言了。

按照杜奇威的部署,先是俄羅斯戰場上的美軍向沃羅涅日起反擊。同時在北方戰線上向被第十戰鬥單位控制的咯山起進攻這邊為佯攻,主要任務是牽制住戰鬥力最強悍的第十戰鬥單位,以及讓南面薩馬拉的第七戰鬥單個不敢貿然南下。為了配合美軍,俄軍基洛夫方面軍、烏里揚諾夫斯克方面軍、坦波夫方面軍、奧廖爾方面軍與坦波夫方面軍一樣,在第二輪進攻戰役之後才由集團軍提升為方面軍與烏克蘭方面軍各出動了一個集團軍的兵力,在整條戰線上起反擊。 單從規模上看,這次反擊肯定創下了紀錄。

根據戰後獲取的資料,美軍投入的兵力在口o萬左右其中地面部隊大約刃萬,俄軍投入的兵力不會低於 曲萬按照三個集團軍、每個集團軍刀個師、每個師;力力人計算的話。總共為;力萬。因為俄軍多為戰爭爆後組建的部隊,而且很多部隊都不滿員,所以實際兵力肯定沒有;力萬,只能大致估計為;四萬。

問題是,兵力多,不等於戰鬥力強大。

除了聲勢浩大之外,美俄軍隊的戰略反擊取得的戰果可以說是寥寥無幾。根據共和國陸軍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