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的日本本土,就連擔任艦隊防空警戒任務的2預警直升機也轉向飛往日本本土。只是直升機的航程非常有限,剩餘的燃油根本無法使其到達日本本土。
因為“赤城”號與“利根”號遭到重創以2艘戰艦上的“電磁*”沒能引爆。
24J…15D戰鬥機發射的96枚導彈至少有70擊中了正在下沉的2航母與2~巡洋艦,完成了最後的致命攻擊。
2點30,第二波攻擊機群到達。
3點50之前,第三波與第四波攻擊群先後到達。
因為前兩波攻擊機群殲滅了日本艦隊內的主力戰艦,所以第三波攻擊機群集中力量攻擊了轉向逃逸的護衛艦,第四波攻擊機群不得不帶著導彈返航並且在降落之前拋掉反艦導彈(戰鬥機不能在攜帶重型攻擊彈藥時在航母上降落)。
不到,幕青雲發出了捷報。
關鍵問題是,如何計算戰果?
這件事情,後來鬧到了總參謀部。
雖然所有戰果都歸於海軍艦隊(海軍航空兵對此非常不滿,認為不是海航的H…9BHH機群隊不可能知道日本艦隊擁有“電磁*”,也就無法順利殲滅日本艦隊)是到底歸航母戰鬥群,還是歸潛艇?
潛艇部隊的主張非常明確即便沒有艦隊,也最多放)護衛艦他日本戰艦都會被潛艇擊沉。事實也確實如此,在第一波艦載戰鬥機到達的時候,日本艦隊裡的其他戰艦都捱了魚雷,沉沒只是遲早的事情。
艦隊則堅持認為,如果沒有艦隊的支援,護衛艦不會輕易撤離,必然對伏擊日本艦隊的潛艇構成致命威脅。
艦隊不但完成了最後的致命打擊,還變相掩護了潛艇,所以艦隊的功勞最大。
當然,林嘯雷傾向於艦隊。
在潛艇部隊與海航的強烈抗議之下,這件事最終由項鋌輝裁決。
潛艇部隊最終分到了大頭,艦隊只起輔助作用。問題還沒完,劉海峰與杜興華在擊沉日本戰艦的問題上也有分歧,兩人都認為自己幹掉了2日本航母,即便沒有對方插手,也能擊沉日本艦隊的主力戰艦。
當然,兩人的爭議論不到項鋌輝操心,在華劍鋒的主持下,劉海峰與杜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