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0部分

為例:在15內攔截從同一方向上(水平射角120度。垂直射角85度)來襲地5個目標。攔截率高達99%。共和國海軍地“戰術鐳射反導攔截器”地交戰能力與“海鐳射”MK111相當。如果1艘戰艦配備2套攔截系統(航母等大型戰艦往往配備3~套、甚至更多地攔截系統)。至少需要11枚導彈才能將其摧毀。1支艦隊有1C~餘艘戰艦。總共需要地導彈數量將非常驚人。

與強大地末段攔截系統相比。戰艦對付魚雷地手段卻非常單一。

雖然美國海軍在2020年試驗了一種專門用來攔截魚雷的“小型反魚雷魚雷”,但是試驗結果並不理想,主要是精度不夠高,很難達到直接摧毀的效果。各國戰艦在遭到魚雷攻擊時,仍然以干擾為主要防禦手段。

毫無問,魚雷對戰艦的威脅更大。

早在2C紀7C年代,前蘇聯就做過同樣的努力,用魚雷充當導彈的戰鬥部,攻擊時由導彈將魚雷送到戰艦附近,再由魚雷完成最後的

受技術條件的限制,前蘇聯的“雷彈”並不成功,雷質量太大,導彈也必須做得很大,降低了導彈的機動效能,削弱了導彈的突防能力。

高效能電動魚雷的出現,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技術條件。

C…609的水下戰鬥部與常規戰鬥部質量相當,只是作戰過程有所差別。突防時,仍然首先拋掉衝壓發動機,啟動末端火箭發動機,提高導彈的機動效能;距離目標大約5千米的時候,戰鬥部與火箭發動機脫離,減速火箭發動機啟動,將速度降低到音速以下,再由阻力傘減速最終入水。接下來的攻擊戰術,與自導魚雷的攻擊戰術相仿。

為反艦導彈配備各種各樣的戰鬥部,是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實戰中備5戰鬥部的C…609~往往混合使用。首先由攜帶電磁干擾戰鬥部的導彈打擊敵電子系統,隨後由攜帶反輻射戰鬥部的導彈攻擊敵艦雷達由攜帶預製破片戰鬥部的導彈攻擊敵艦上層建築,最後才輪到攜帶半穿甲戰鬥部與水下戰鬥部的導彈對敵艦發動致命打擊。

因為突防速度常高,所以C…609的突防能力非常強大。

定型試驗中,C-609曾經輕而易舉突破了共和國航母戰鬥群的外圍防空網,迫使共和國海軍不得不下大力氣研製更先進的遠端防空/反導導彈付速度超過8赫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

C…609在2026年研成功之後,美國也加快了新式艦隊防空系統的研製進度。

誰都知道,任何戰艦都承受不起這超重型導彈的攻擊。

按照C…609的設計時訂下的傷標準,1枚就能擊沉1艘萬噸級驅逐艦或者癱瘓1艘大型巡洋艦,2枚就能擊沉1艘大型巡洋艦或者癱瘓1艘中小型航母,3枚就能擊沉1艘中小型航母或者癱瘓1艘大型航母枚就能擊沉1艘大型航母,5枚就能擊沉1艘1C萬噸級的超級航母。

以飽和攻擊的方式打擊艦隊,只需80枚C…609能幹掉1支航母戰鬥群!

面對這樣的海戰“利器”,哪個國的艦隊都會畏懼三分。

也正是C…609的出色打擊能力,海軍才將H…9BHH的採購數量壓縮到了2架原本計劃採購另外24架的經費訂購了更多的C…609。

當然,對轟炸機飛行員來說,使用什麼導彈都沒有關係。

轟炸機不是戰鬥機會輕易逼近敵艦隊,只需要在距離敵艦隊數百千米、乃至上千千米處發射攜帶的反艦導彈能轉向返航了。

一般情況下,艦隊的外圍防空圈不會超過550千米擊距離也在000千米左右。

為了確保轟炸機群的安全,海軍航空兵還出動了1個大隊的24J4D戰鬥機。

24戰鬥機都按照“空優標準”攜帶彈藥,還額外攜帶了超大型副油箱。即便如此,所有戰鬥機仍然得在完成護航任務,返航途中與加油機會合,至少為油箱補充三分之一的航空燃料,才能返回宜蘭基地。

為了配合作戰行動,海航還得出動1架KJ…22C預警機、1架KY…15B指揮協調機、2DY…14C電子干擾機與18JY…15B空中加油機。算上為這些支援飛機提供掩護的24J…14D戰鬥機,海航需要出動作戰飛機72、支援飛機22。如果算上負責後勤支援保障的運輸機,總共需要調動各類飛機15C架!

由此可見,空中打擊是高度重視配合的作戰行動。

除了24擔任攻擊任務的轟炸機之外,其餘1多架飛機都擔負支援與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