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8部分

為了確保第四階段科研專案能夠順利進行,王元慶還專程拜訪了潘雲生,說服65歲的前任軍情局局長前往西北物理實驗中心,擔任專案主管。

毋庸置疑,潘雲生是最理想的專案負責人。“炎黃計劃”在他手中誕生,由他親自主導第一階段科研專案,為複合蓄電池、超導電動機與聚變反應堆等科研專案打下堅實基礎。雖然潘雲生不是科研人員,但是當初正是他積極活動,說服紀佑國成立“炎黃計劃”小組,因此稱他為“炎黃計劃”之父一點都不為過。

作為國家元首,王元慶能夠每週過問科研工作,也算得上是難能可貴。

李存勳沒有參加專案研究工作,卻負責包括人事稽核在內的安全工作,非常清楚第四階段科研專案的重要性。

在已經確認的主要科研專案中,“複合蓄電池第三階段性

”最為重要。

早在2025年,也就是第三階段科研工作即將結束的時候,物理實驗中心成功製造出第一塊18級複合蓄電池,距離完成“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第三階段工程”所需的24級複合蓄電池又近了一步。

18級複合蓄電池到底有多重要?

按照複合蓄電池的分級標準,每提升1級,電池的電能儲量提高3600KJ/KKG,18級複合蓄電池相當於每千克儲備電能64800KJ,也就是648MJ,質能密度為汽油的1,柴油的162%。因為電能的轉換效率更高,所以實際使用中,18級複合蓄電池的能量輸出效率是汽油的250%、柴油的220%。

換另外一個角度,以DP…11A~電磁炮為標準最大炮口動能為25MJ的情況下,需要的電能大約為3125MJ(電能轉換效率80%,利用效率0%),5千克18級複合蓄電池能讓DP…11A開火1次。或許對海軍來說8級複合蓄電池的實用性並不大竟戰艦有足夠的空間與運載能力。但是對陸軍與空軍來說,18級複合蓄電池就是不可替代的寶貝。陸軍正在研製的DT…11A型電磁炮炮口動能達到J,按相同情況計算,採用8級複合蓄電池,以50發備能計算需要大約1千克(8複合蓄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與單位質量最大輸出功率均比18級複合蓄電池低多,要想達到足夠的輸出功率須增加電池用量),使用18級複合蓄電池則只需要千克。對輕型戰鬥車輛來說,增加或者減少950克的質量,對效能有很大影響。

第三階段效能展研究中,首要任務就是解決18級複合蓄電池大規模工業生產問題。

2027年,第一條調整了生產藝的電池生產線投產。

當然關鍵還是正在研製中的24級複合蓄電池。

隨著“國家戰略防禦系”第二階段工程逐步落實,第三階段工程即將啟動天基鐳射攔截系統正式立項。雖然剛剛成立的天兵在202年提出首先建立以天基反導導彈為主的防禦系統,但是真正發揮關鍵作用的仍然是天基能量武器系統即以天基鐳射攔截器、天基粒子束武器攔截器為主的天基反導/反衛星防禦系統。

將截系統送入外層空間,難度比裝上車輛還要大得多。

質量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照理論計算結果只有24級複合蓄電池才能使天基能量武器系統具備真正的作戰能力。

對軍來說,24複合蓄電池同樣重要。

早在20211年,美國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屬於加州理工大學,美國最重要的航空航天動力科研機構,共和國導彈之父曾在此供職)與共和國的“航空航天動力研究所”先後提出“吸入電離式電磁推進理論”(美國稱之為“半**迴圈電磁動力技術”),為“電磁推進”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理論依據,也為“電磁推進”取代“噴氣推進”打下了基礎。

理論並不複雜,就是用電磁力推動帶電粒子產生動力。

工程實踐卻很困難,因為對能源要求非常高。

按照“航空航天動力研究所”的理論計算,“電磁推進”的能源利用效率僅為“噴氣推進”的三分之一,雖然發展前進極為樂觀,必然取代“噴氣推進”,成為未來航空航天的主要動力,但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首先就是大容量複合蓄電池。

按照理論計算,24級複合蓄電池是“電磁推進”的最低要求。

軍備競賽,就是軍事科技競賽。

空軍非常重視“電磁推進”技術,也就非常重視級複合蓄電池的研究工作。就李存勳所知,僅2027年,空軍就從並不寬裕的軍費中拿出150億元,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