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7部分

失。有“資本”的空軍都在大力發展“防區外打擊能力”,儘量避免進入敵人防空系統的打擊範圍之內。只有在取得絕對的制空權之後,才會派遣戰機到敵人領空執行轟炸任務。

打擊來得非常迅猛。快到日本地防系統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

對飛行速度為8馬赫地FL…25來說便飛行1200千米。需要地時間也不會超過1鍾。高超音速巡航導彈一般採用較高地飛行彈道會過分注重隱身效能。因為導彈飛行時與空氣摩擦會產生非常明顯地紅外輻射。隱身地意義並不大。高超音速導彈突防地唯一手段就是速度。利用遠遠超過防空系統攔截能力地速度突破敵人地防空系統。或者在敵人地防空系統做出反應之前擊中目標。

以日本由“愛國者-3”型防空系統、“薩得防空系統與**-2C型防空系統(日本在美國地“標準-6”型陸基防空系統地基礎上自行研製。2C211年定型年正式裝備日本空軍)構成地由低到高地三層防空網來說。即便射程最遠地**…2C型防空系統也只能對付150千米外地L…25截時間僅有1分鐘。在此期間最多能夠攔截2次;“薩得…2防空系統則只能對付80千米外地FL…-25多攔截1次;“愛國者只能對付千米外地FL…25。也只能攔截1次。由此可見即便在同一地點分別部署1套防空系統。在整個交戰過程中。最多攔截24FL…25。如果考慮到FL…25採用地欺騙式突防手段。攔截效率不會超過50%。

利用軍情局提供地這些情報。空軍對轟炸行動進行了嚴密組織。

1152枚FL25導彈打擊54個戰略目標。至少向每個目標發射20枚導彈。即便按照最高防禦強度、以及地理論攔截效率計算。也能確保至少有1枚導彈擊中目標。實戰結果遠不止如此。在攔截效率無法達到80%地情況下。肯定會有多枚導彈擊中目標。達到徹底摧毀目標地目地。

戰爭就是如此。誰能在第一時間讓對手癱瘓。誰就能夠獲得勝利。

面對蜂擁而至的FL…25彈,自詡為全球密度最高的日本防空網也只能望空興嘆。

短短1鍾之內,日本的戰略指揮中心、遠端警戒雷達、遠端防空搜尋雷達、戰略通訊中心、戰區指揮中心、戰區通訊中心、彈道導彈防禦陣地、大型空軍基地等高價值戰略目標均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殘酷的事實說明,主動進攻的一方總能輕而易舉擊敗被動防禦的一方。

換句話說,再堅固的盾牌,也無法抵擋無堅不摧的利矛。

19點剛過,FL…25導彈爆炸的硝煙還未在日本上空散去,沉默許久的共和國海軍岸基航空兵到達戰場。

半島戰爭後,海軍借第二次軍事改革的機會,對航空兵編制做了重大調整。

岸基航空兵與艦載航空兵分別成為獨立兵種,岸基航空兵逐步向空軍靠攏,以執行對海打擊任務與遠端海上巡邏任務為主;艦載航空兵則保持海軍航空兵的特色,以執行制海與制空任務為主。

在聯合指揮機制下,海軍的岸基航空兵肩負起了打擊海上目標的重任。

此次,出動的海航戰術戰鬥機聯隊要對付的正是“海上目標”。

根據軍情局提供的情報,“飛龍”級戰略核潛艇的第二艘與第三艘、即“宇龍”號與“瑞龍”號已經下水在神戶造船廠進行~裝。雖然要到~裝的最後階段才會為潛艇裝備潛射導彈,但是為了安全起見,必須儘快摧毀這2能夠對共和國構成威脅的潛艇,並且摧毀港口記憶體放潛射巡航導彈的倉庫。

空軍攬了太多工,海航好不容易爭取到了出場的機會。

72戰鬥機中,24J…14D(在J…14B的基礎改進而來,效能與J-1相仿,只是根據海航的需要加強了機身與起落架結構強度,增添了防腐蝕塗層,空機質量比J…14C增加了大約500千克)執行“前進空優任務”、即在前方掃蕩敵人的防空戰鬥機J…15D(在J…15B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能與空軍的J…15C相仿,為了具備在航母上起降的能力,提高了結構強度、增加了彈射與阻攔系統,空機質量比J-15C高出大約克)攜帶專門用來對付戰艦與港口目標的制導彈藥執行轟炸任務。

沿著轟炸機開闢出來的“空中走廊”,海航機群一直飛到隱諸島以南海域進入攻擊航線,陸續向神戶港內的目標投擲彈藥。

剛剛遭到轟炸的日本空系統未能及時發現逼近的戰鬥機群。

當急升空的日本戰鬥機趕來的時候…15D機群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