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工作。在最大工作功率的情況下,J…14B的機載火控雷達對RCS20平方米的高空大型目標地探測距離超過350千米,對RCS11平方米的低空小型目標地探測距離也能達到120千米,效能不比某些小型預警機上的雷達差多少。發現目標後,長機用戰術資料鏈將戰術資訊發給跟在後面地僚機,由僚機負責攻擊。必要情況下,僚機只需發射導彈,剩下的工作全由長機負責。如此一來,既能確保及時發現敵機,又能避免僚機過早暴露行蹤。
梁國翔不是**作戰,透過戰術資料鏈,能夠從周圍300千米內地友機獲得戰場資訊。
“梁哥,北面打起來了。”狄泊清此時變成了“空中引導員”,“是2中隊,正在截擊向南逃跑的美軍機群!”
“有多遠?”
“二百二十千米,三八線以北,資料發給你了,主螢幕上。”
梁國翔微微皺了下眉頭,朝中央的主螢幕看去。
戰場形勢很紛亂,空戰進入格鬥階段,數十架戰鬥機糾纏在一起。螢幕上只有數十個亮點,很
分辨出敵我。
“梁哥”
“再等等,美國佬堅持不了多久。”梁國翔看了眼距離資料,“僚機注意,敵機群正在接近,準備接受戰術資訊。”
“明白,資料鏈準備就緒。”
“明白!”
聽到2飛行員的答覆,梁國翔長出了口氣。
狄泊清沒有閒著,迅速接通戰術資料鏈,將火控雷達獲得的資訊傳送給僚機。
對巡航飛行速度達到145馬赫(空戰過後,J…14B少了幾百千克的彈藥與大約2~:航空煤油,巡航飛行速度有所提高)的戰鬥機來說,1C鍾就能飛完220千米。
“梁哥,美軍開始撤退。”
“距離多少?”
“一百二十千米,正在高速接近。”
“僚機準備攔截。”梁國翔咬了咬牙,“長機引導,發射導彈後加速趕上來,準備與美軍格鬥。”
“明白!”
“明白!”
梁國翔下達命令的時候,狄泊清讓火控雷達轉為跟蹤模式。在火控系統的控制下,戰術資料自動傳輸給僚機。
距離縮短到不到80米時,2僚機各發射了2枚SD…166導彈,以交叉攻擊方式攔截距離最近的2F…22A。為了避免暴露行蹤,僚機仍然沒有開啟火控雷達,為導彈提供目標資訊地工作由長機承擔。
美軍戰鬥機立即做出反應,轉向朝黃海飛去。
梁國翔沒有把精力放在2註定會被導彈追上擊落的F…22上。在導彈進入了自導攻擊階段後,狄泊清結束了對美軍戰鬥機的照射,嚮導彈發出了最後一串攻擊指令。隨即,長機的火控雷達轉向迎面飛來地F22機群。
“媽的,至少有十至少有二十架!”
“盯好四周!”梁國翔推下了油門杆,“跟隨長機機動,找準機會就開火!”
2僚機追了上來,一左一右的緊緊跟在長機身後。
距離迅速縮短,雙方沒有急著開火。
雖然包括PL…15與AIM…99X在內地絕大部分格鬥導彈的最大迎頭攻擊距離超過了25千米,但是實戰中飛行員很少向1米外的敵機發射格鬥導彈,往往會把距離縮短到5千米以內才發射導彈。原因有兩個,一是格鬥導彈的飛行速度一般在3馬赫以下,有的只有2馬赫,遠不如攔截導彈;二是戰鬥機在格鬥空戰中,發動機均以最大推力工作,距離稍遠就能擺脫格鬥導彈。
只要進入千米,幾乎沒有戰鬥機能夠依靠速度擺脫格鬥導彈。
利用頭盔瞄準系統,梁國翔可以在格鬥導彈引導頭的攻擊範圍內,向任何一個方向上的敵機發射導彈。
攻擊前,J…14B的腹部彈艙艙門開啟,格鬥導彈在電動掛架地推動下,露出了導引頭。
對面,F…22戰鬥機也做出了類似的動作,開啟側面彈艙,伸出AIM…9X的導引頭,讓導彈能夠自動探測與跟蹤目標。
“梁哥,八千米七千米六千米”
沒等狄泊清報出最後的資料,梁國翔摁下了操縱桿上的導彈發射按鈕。
1枚PL…15拖著尾焰飛離彈艙,向5千米外的F…22射去。與發射攔截導彈不同,格鬥導彈直接在發射架上點火,縮短了攻擊準備時間。
2架跟上來的僚機相繼發射格鬥導彈。
對面,至少8F…22向3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