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鴨�浦菀恍磐ā:偽匱錈甲疏蠡鰨�脛�芾鍤巒�紜!筆�桑�だ舷�K筒芑萊雒牛�氐絞夷諗滔ザ���沅廴皇湃ァ�

這位長老的死因是難以查究的,但蘇轍知道後,不免感到震驚,便作了兩首詩,其一答蘇軾,其一答長老曉常。這兩首詩,到第二年蘇軾遊五祖寺時才看到,頗有感觸,也追次曉常韻,和詩一首:

大士何曾有生死,小儒到處覓窮通。

偶留一塊千山上,散作人間萬竅風。

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到蘇軾對人生的慨嘆,對那位從未見過面的長老也懷有感念之情。

宋代三蘇這三顆文壇明星都相繼光顧五祖寺,後人建有東坡亭用作紀念,五祖寺這座佛國禪宗千古名剎也因之更加名重一時。

蘇軾第一次上山,遊覽五祖寺後,接著便登上白蓮峰。白蓮峰頂旁有池,池中植有白蓮,相傳,是禪宗五祖弘忍親手栽培的。菩薩多以蓮花為寶座,古時寺裡多植白蓮。由於當時門徒眾多,成份複雜,弘忍認為修西方之淨業,不應為名利淤泥所汙,要像蓮花出淤泥而不汙,故植白蓮花。既藉此教徒,又可供欣賞。只見那白蓮莖枝繁茂,綠葉如蓋,花白如雪,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爭芳鬥豔,清香四溢。為此蘇軾寫了《登白蓮峰》一詩以紀之:

登嶺勢巍巍,蓮峰太華齊。

憑欄紅日早,回首白雲低。

松柏月中老,猿猱物外啼。

禪師吟絕後,千古指人迷。

這首詩景象開闊,意味深長,一直為人們所喜愛。

除白蓮池外,這裡還有二十四泉,激流奔湧,穿澗而出。澗上有石亭橫跨峭壁,這便是著名的聽泉亭。

蘇軾漫步溪澗畔,佇立聽泉亭上,遠眺萬里長江,笑指五祖僧堂,這裡的山容水態,使他心曠神怡,樂而忘返。

在蘇軾來此之前,蘇轍曾到此遊歷過,後還因五祖寺新建僧堂,應長老智清之約寫了《五祖寺新修僧堂記》。這次蘇軾來遊,寺僧更是敬若上賓,長老還請蘇軾為聽泉亭題字,以書刻於石崖,蘇軾欣然允諾,當即書寫,後來由蘇軾書寫的“流響”兩個大字,由長老請石匠書刻於寺院內西北隅的聽泉亭下的崖石之上,為遊人所讚賞。

蘇軾還曾到山腳龍坪溫泉洗過澡,留下一段作詩的趣話。那時,龍坪溫泉來了一個叫可遵的福州和尚,此人附庸風雅,動輒題字作詩,譁眾取寵。當地和尚表面上對他客客氣氣,內心卻很反感。這一天,可遵寫了一首詩貼在龍坪溫泉的牆壁上,逢人便炫耀一番。詩云:“禪庭誰立石龍頭,龍口湯泉沸不休。直待眾生塵垢盡,我方清冷混常流。”蘇軾看到這首並不高明的詩,即興賦了一首:

石龍有口口無根,龍口湯泉自吐吞。

若信眾生本無垢,此泉何處覓寒溫?

可遵一見,可真有“望雲慚高鳥”之慨,自嘆不如。眾僧讀後,都紛紛喝彩。因為蘇軾詼諧地教訓了那種妄自尊大的人,對大家來說,自然是件快事。

黃梅縣東山的人和事,就是這樣為蘇軾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流連永珍之際,沉吟視聽之區。”這是蘇軾,也是歷代偉大的文學家成功的秘訣之一吧。

尋訪帥承瀛足跡之三 '本章字數:3746 最新更新時間:2008…02…11 21:07:24。0'

心分國憂 詩壯山色

李白與黃梅縣蔡山

詹 瑋

(一)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這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李白所寫的著名詩篇《江心寺》。

蔡山江心古寺,聞名天下。古往今來,多少遷客騷人駐足於蔡山江心古寺之前,題寫了難以數計的讚頌詩篇,但是,李白的這首詩卻被人們公推為首屈一指的作品。它以飛動的氣勢、精當的比喻、大膽的誇張、整齊的聲韻深深地打動著人們的心。宋代文豪蘇軾稱讚這首詩說:“古來唯有謫仙句。”這確實不是過譽之辭。

“五嶽為辭鋒,四海作胸臆,”這是人們對李白詩歌的稱道,也是李白很多詩歌的概貌。天際奔流的揚子江,天上飛來的黃河水,白帝的彩雲,峨嵋的明月,一幅幅綺麗的圖畫都活現在李白的筆下。山中產大龜的黃梅縣蔡山,自然也以她獨具一格的風光吸引著李白,據我們所知,李白一生至少五次遊覽過蔡山。

唐朝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25歲時,就抱著“四方之志”,離蜀遠遊,沿著長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