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6部分

說實在的,雍正是個什麼東西,我現在也說不好,此公在歷史上的名聲一直不太好,又偏偏夾在兩個名聲過大也過好的皇帝之間,想不灰頭土臉都難。雖然某作家給他平了一回反,也未必真的能翻過來。此公沒有他的老爹康熙那樣興趣廣泛,也沒有他兒子乾隆那樣詩興泉湧,只有一筆字據說還說得過去(我見過的,無疑比到處題字的乾隆強多了),當政時間不長,又沒有多少可說的事情。不過,在我看來,跟其他的清朝皇帝比起來,這個人多少有點怪,讓後人面對他的時候總忍不住想說點什麼,卻往往說不出什麼來。

正是這個雍正,登基做皇帝,空著正殿乾清宮不住,非要搬到偏殿養心殿忍著,弄得皇宮的政治地理大亂,大家都找不著北。

雍正在位的時候組成了一個機要的秘書班子??軍機處,在他以後,軍機處取代內閣成為國家的核心決策機關,但是,雍正自己有秘書卻不愛用,總是自己親自批奏摺,往往批得很長,口吻就像個愛嘮叨的老太太,不管臣子功勞有多大,讓他抓住點小毛病就羅嗦個沒完,非讓你靈魂深處爆發革命,將自己批倒批臭而後止。

批奏摺批得長,不見得天天都那麼忙,至少不像周公似的,吃頓飯要吐出來好幾次。所以,雍正也有閒功夫看看戲。看戲可是看戲,別的皇帝看過也就罷了,頂多當時一喜或者一悲,高興了賞幾兩銀子給扮戲的太監,不高興了賞他們一頓板子。可是人家雍正不是這樣,看戲都能看出一段軼事來。說是一次他看《繡襦記?打子》,此劇是明人根據唐代傳奇《李娃傳》改編的,說的是名門公子鄭元和名妓李亞仙的愛情故事。《打子》一折演的是擔任常州刺史的鄭父,看到兒子因迷戀娼家最後流落街頭,以為人唱輓歌度日,一怒之下痛打兒子的情節。這段戲讓雍正十分高興,尤其喜歡扮演鄭父的小太監(大概更多的是喜歡這種賈正似的人物),於是把他叫到身邊賞飯。在吃飯的時候,小太監一時忘情,順口問了一句,現在的常州刺史是誰?誰知雍正陡然翻轉臉皮,勃然大怒,說你這優伶賤輩,怎麼敢問國家的名器?當場下令將小太監杖斃廊下。

雍正不獨性格乖戾,行事還有點天真。從來歷史上輪到爭位的時候,父子反目,兄弟相殘都是免不了的事,勝利者對付政敵,或殺或坑都是應有之意,別人其實也說不出什麼更多的來,君不見,李世民殺了兩個兄弟,逼他父親讓了位,最後還不是得了明君之名。可是,雍正對付他的兩個爭位的兄弟,也不殺也不坑,卻封他們為“阿其那”、“塞思黑”(豬和狗)。殊不知,這樣的封法細究起來卻大有不妥,自家兄弟是豬狗,那他自己呢,他的父親呢?

其實,這還不算雍正行事中最天真的,雍正一生最自以為是的糗事,要算對曾靜案的處理。

雍正六年(1728),湖南出了個反清案件,事主名叫曾靜,是個屢試不第的儒生,因受到明朝遺臣呂留良詩文的影響,銳意反清。一日,不知從那裡聽說現任川陝總督的嶽鍾琪是岳飛的後代,於是讓他的弟子張熙前去投書,勸說岳反清。結果不問可知,即使嶽鍾琪跟曾靜一樣有華夷情結,也斷然不會為了一個嶽武穆的遙遠虛名而甘冒身家性命之險,於是,這個送上門去的“反革命小集團”被連窩端掉,聖眷正隆的嶽鍾琪以誘捕曾靜洗清了自己。

無論在哪個朝代,出幾個謀反案件都不希奇,更何況滿清以異族入主中原,雖然過了百十年,鄉下的迂儒硬是堅持“民族大義”和華夷之辯,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過這次情況大有不同,在查抄出來的“反革命檔案”中,居然有大量宣傳雍正爭奪皇位的內容,說他如何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等等,幾乎跟當年的隋煬帝楊廣差不多。

這樣一來,曾靜案就不再是一般反對異族統治的逆案,而是主要是針對雍正個人的謀反行為,這樣的逆案無疑更容易引起龍顏大怒。曾靜等人被逮到京後,實際上是雍正親自操縱案件的審理,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依然可以從當時的上諭中,窺見雍正恨恨連聲之態。按照傳統時代的常理,對於這樣一個策動大臣謀反,並對現任皇帝進行惡毒攻擊的“反革命小集團”的成員,凌遲處死並夷之九族本是應有之意,只有這樣,才可稍解皇帝和拍馬屁的臣子們之氣於萬一,可是,雍正對曾靜案的處理,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雍正下令將審訊曾靜的記錄整理成冊,並在前面加上了長長的按語(上諭),起名為《大義覺迷錄》。只是這個審訊記錄過於整齊,明顯透著有點“做”的意思。儘管雍正對曾靜等人的“謠言”十分惱怒,認為自己連做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