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射穿他們的胸膛,隨我殺光這些強盜,殺!”
現在秦東只能用把兀諸的人定性為強盜,殺強盜沒有任何罪名,別人也找不到攻擊他的藉口,可如果秦東明知道兀諸所帶騎兵的身份還與之戰鬥的事情被王庭內的高官們知道後,不論是什麼原因,不論勝敗,他都會受到懲罰,因為匈奴人是禁止內部私鬥的,更何況還是這種大規模的廝殺,真跟打內戰沒有任何區別了。
“嗚嚕嚕”
“嗚嚕嚕。”
六十名騎兵在秦東的帶領下發起了決死衝鋒,這六十人每人都有三匹馬,一起衝鋒所帶來的聲勢是非常浩大的,而且每個騎兵都有一副弓箭和兩把彎刀。
身後巨大的轟鳴聲響起後驚動了兀諸,這讓他和他手下騎兵們大驚失色,可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秦東所率的騎兵隊伍已經殺到近前,一里路的距離對於騎兵來說實在是太近了,呼嘯而至。
先是連續好幾波箭雨從天空落下,就見兀諸身邊的騎兵們成片成片地倒下,就連兀諸也再次中了一箭。
慘叫聲此起彼伏,兀諸已經被突如其來的攻擊打懵了,秦東率部連續射了幾次箭之後已經衝到了兀諸軍隊的跟前,他和手下騎兵們放棄了弓箭抽出彎刀衝進了兀諸的隊伍之中。
秦東揮舞著長槍,槍尖不斷地刺殺、橫掃,轉眼之間就有七八條人命死在他手裡,他一邊耍著長槍,一邊高呼:“所有人跟著我,不要停留,殺!”
在秦東的指揮下,六十名騎兵排成箭矢陣型衝入了兀諸的騎兵隊中間,而秦東就像是箭矢的箭尖,鋒利地破開敵人的胸膛,一個呼吸的功夫就殺了一個對穿。
秦東很清楚騎兵的優勢在什麼地方,特別是匈奴騎兵的優勢,匈奴人會騎射,他們能根據戰馬的馬蹄聲判斷敵人有多少騎兵,匈奴人最厲害的是排成鬆散的陣型對敵軍陣型發動衝鋒並縱深穿插,大縱深穿插之後對敵軍部隊分割包圍。
在兩年前,也就是451年的沙隆之戰中,阿提拉率領的五十萬匈奴及其附屬軍隊之所以會輸給由西羅馬帝**事統帥埃提烏斯組織的五十萬聯軍,不是阿提拉的軍事指揮才能不及埃提烏斯,阿提拉在這次戰役中失敗有兩個原因,第一,埃提烏斯採用了“田忌賽馬”的策略對付阿提拉。
埃提烏斯將聯軍分成三個部分,中間部分實力最弱,這些人由阿蘭人、法蘭克人、勃艮第人組成,由這些人抵抗最強大的匈奴騎兵,實力最強的左翼由埃提烏斯親自帶隊指揮西羅馬帝國的軍隊對抗歸附匈奴的東哥特人,實力次之的右翼則是西哥特人對抗歸附匈奴人的格皮德人和斯基爾人。匈奴人在阿提拉的指揮下發動了對聯軍陣型中間位置的兇猛進攻,阿蘭人和法蘭克人、勃艮第人沒有扛住匈奴人的進攻,他們崩潰了,但是匈奴人繼續擴大戰果想將聯軍分割並對西哥特人發動攻擊時卻被西哥特人生生抵擋住了,這一戰西哥特人損失頗為慘重,國王西奧多里克當場戰死。
阿提拉手下的匈奴鐵騎實力是最強大的,但是他左右兩翼的東哥特人和格皮德人、斯基爾人的實力則要明顯弱於埃提烏斯,因此在西哥特人扛住了匈奴鐵騎的衝擊之後,阿提拉的左右兩翼沒有扛住聯軍的攻擊,阿提拉處於被包圍的危險境地,慌亂之中不得不撤退。
第二個失敗的原因就是阿提拉選擇了一個錯誤的地點作為戰場,沙隆這個地方是一片多丘陵地帶,地勢極為不平坦,聯軍背後靠著山,而阿提拉背後是一片沼澤地,這種地帶根本無法發揮騎兵的衝鋒優勢,無法施展大縱深穿插戰術,因此阿提拉的匈奴鐵騎雖然擊潰了阿蘭人的軍隊,卻因為縱深不夠,騎兵跑不開沒了速度被西哥特人擋住了。如果不是這個原因,沙隆之戰的歷史很有可能會改寫,從此歐洲就是匈奴人的天下,用後世史學家的話說就是歐洲從此進入野蠻化時代。
第三十章 反夜襲
(滿地打滾求收藏,求推薦票!)
歷史沒有如果,秦東研究過沙隆之戰,他當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因此在進攻時他一邊衝殺一邊呼喊讓身後的騎兵跟緊著自己,一直將兀諸的騎兵部隊殺了對穿才拉韁繩策馬向左邊飛馳而去。
正在營地內苦苦抵抗的牧仁發現秦東已經帶著騎兵從兀諸後方殺了出來,頓時大聲呼喊:“大人殺回來了,所有人加把勁殺光這裡所有人!”
衝入營地的敵軍只有二十多個,營地內雖然都是一些老人,但牧仁手下也有六七個戰士,而且老人有一百多個,付出了二十多人的代價之後終於將衝進營地的這些人全部殺死。
此時的兀諸已經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