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守著自己的爹孃保險,平時抗日還行,這年頭是日本人的天下了,再抗就危險了,聽大伯的話,以後,日本人走了,你們願意抗再出來,我這都是為你們好!”

“這年頭是日本人的天下了”,這話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五一”大“掃蕩”後的實際情況。不要說主力部隊了,就是縣大隊、區小隊等地方武裝也不太好找。有的老人回憶說:“五一”大“掃蕩”後的大城縣“全縣僅剩三十六七個縣區幹部堅持鬥爭,到處碉堡林立,公路如網,偽大鄉、偽保甲和偽情報網在各村建立起來,鬼子以抓去的叛徒做眼線,驅使著以叛徒組成的憲兵工作隊到各村抓幹部、黨員,殺人放火,橫徵暴斂,全縣處於一片恐怖狀態。”大城縣是如此,其他各縣的情況也大同小異,如當年任之光縣縣委書記的曹洪濤老人也說,縣裡在“掃蕩”後只剩下幾十個幹部,首要的問題是如何生存下去。採訪曹洪濤記錄。

冀中作家徐光耀創作的小說《平原烈火》中有一段生動的描述:鬼子、“皇協”到處跑,到處發橫,愛殺就殺幾刀,愛打就打幾槍。抗日的政權都不見了,穿軍裝的八路一個也沒有了,婦救會,青抗先,還有哪個膽大的敢提一提?各村都成立了“維持會”,都給敵人“掛上勾”了。看吧,滿眼盡是敵人的勢力:白天,滿天都是膏藥旗;黑夜,遍地都是崗樓燈時間好像幾天之間就倒退了二十年!在“倒退了二十年”這樣的客觀環境下,百姓們見不著我們的隊伍,見不著我們的幹部,只瞧見村口崗樓的太陽旗,只聽見這個叛變那個投敵,也不由有些悲觀感嘆地說:“難道五年抗戰就這樣結束了嗎?”

“難道,五年抗戰就這麼完了”(2)

■沙皇和列寧分家1942年秋天的一天,六地委地委書記張逢時來到44地區隊駐地,並給大家帶來一份“五一”大“掃蕩”後第一次出版的《團結報》,大夥很久沒看上報紙了,都爭著搶著看。報上印著一行大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並登了一篇寓言故事,題目叫《沙皇和列寧分家》,內容是這樣的:沙皇提出要和列寧分家,沙皇說:我給你一半莊園和土地怎麼樣,你要什麼?列寧回答說:莊園我不要,土地我也不要,我就要老百姓,沒有老百姓,我的革命就成不了功。冀中的老人們為什麼對這麼一則寓言故事記憶猶新,幾十年後仍念念不忘呢?或許是因為,這雖是一則故事,但卻真實地反映了“五一”大“掃蕩”過後冀中的實情:什麼都沒有了,就剩下老百姓了

那麼,大“掃蕩”後,百姓們又過的是什麼日子呢?老人們說,都說“五一”大“掃蕩”苦,其實,“五一”大“掃蕩”過後的1942年秋、冬至1943年青紗帳起來之前這段日子更苦。說起那個年月的苦事、慘事,真是說不完。

先說物質生活的貧窮。日本人佔了冀中,死命地搜刮,恨不能一根樹枝也榨出油來。什麼都要,什麼都搶。鬼子一進村,後頭跟著什麼“砸鍋隊”、“斂鐵隊”、“倒油隊”,砸鍋隊負責把各家各戶的鍋都給砸了,斂鐵隊負責蒐集能找到的所有鐵器,連鏟子、小刀都拿走,倒油隊是專管搜倒各家的煤油燈瓶的。至於糧食、牲口、木料、柴草,更是不在話下,統統拉走。鬼子從任丘縣梁溝這麼個普通村莊,一次就拉走80大車東西。從安新縣端村,搶來的東西裝滿載重兩萬斤的大船三艘。

搶不走的就糟踏。5月16日,深澤縣日軍“掃蕩”賈村,等鬼子走後村民們回家一看,村子四周及村內到處是火堆,燒的是各家的柴草、衣服、門扇、櫃蓋院子裡亂堆著燒焦的豬頭,一團團雞毛,大便、糧食,每家的鍋和缸,都有兩個以上窟窿。收拾收拾,幾乎沒一件完整可用的東西。

鬼子搶來的羊糟蹋完了還要勒索。百姓養的牲口,不管是牛、驢、騾,一個季度要納稅大洋5元,一年就是20元。不納稅,就得不到一個寫著“保險版”的小木片(掛在牲口頭上),可以隨意被日偽拉走。養只雞一季要交稅5角,養條狗也要交稅。牲口都要交稅,人就更不用說了,良民像要交5角,戶口冊子7角,偽“自衛團”袖章7角。除了牲口、人,土地也得交稅,每季每畝27元,還有什麼“地攤”,每季每畝40元,結果地越多稅越多,再賤的價錢,也沒人願買地。

除了這些死稅,還時常有“活稅”,即日偽找種種藉口敲詐百姓。如寧晉縣偽軍向一個村要500個一樣的老頭去出工,村裡派了500人去,但卻遭了一頓打。後來才想明白他要的不是真的老頭,而是印有“老頭像”的十元一張偽鈔500張。保定東郊的偽軍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