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日本更具威脅,而他們在日俄戰爭中支援日本,這純粹是俄國沙皇太能招惹人,整個歐洲都沒那個國家算是他的朋友,就算是有著血脈親緣的英德兩國皇室,對沙皇也沒什麼好感。
從一九零二年開始簽訂的英日同盟,到了現在已經簽署了第三次了,相比於上兩次,這一次的續約期達到了十年。也就是說,在簽約到期之前,日本與第三國開戰,英國將有義務保持中立,不得給予開戰國任何支援。這個同盟的建立,英國主要是為了壓制俄國在遠東的擴充套件,至於中國,它根本沒有當做回事,也沒有其他義務。
同盟建立的前兩個時期內,兩國的關係還是很和諧的,可是隨著日本在中日和日俄兩戰中取得的絕對性勝利,已經它在長江及以南的擴張,英日兩國就開始積蓄了矛盾。如果不是為了藉助日本的力量,壓制俄國,以便於讓大英帝國可以專心在歐洲應對德國的挑戰,英國人根本不願意簽署這個條約。
東海之戰時,日本海軍精銳盡失,英國駐滬總領事,毫不猶豫的就讓其駐華海軍幫助中國救援,這本身就是對那份同盟的挑釁。到了戰後,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一落千丈,英國人有些不耐煩理會這個國家了,如果不是日本還有些利用價值,英日同盟可能就要終結了。
“傑彌遜先生,難道大英帝國已經不準備遵守《英日同盟》了嘛?”在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賴川淺之進憤聲質問道。
無奈的聳了聳肩,傑彌遜遺憾的說道“大英帝國自然會遵守《英日同盟》,不過來自首相的命令。我也不能違背。再說,刺探巡閱使府的情報,這樣的要求,我實在是沒有在同盟條約裡找到相應的條款。”
“總領事閣下,你必須認識到,中國已經開始崛起,如果沒有日本的扼制。他很快就會成長成為一頭巨獸,這對英國的利益是極為不利的!”賴川淺之進嚴肅的警告道。
“賴川。我們的私人關係還是不錯的,我不想隱瞞你,大英帝國做出這樣的決定,絕對是合理的。”傑彌遜說道“中國人已經向大英帝國的造船廠訂購了兩艘巡洋艦,而且還準備讓大英帝國幫助他們在欽州建立一座大型的造船廠,這是中國人表現出的積極訊號,首相也不能對一個文明的國家表現出的友善視而不見。”
心中一涼,賴川淺之進知道,事情絕對不會像傑彌遜說的那麼簡單。這裡面簽署的一定還有其他條約,甚至是中英兩國達成了某種同盟,這對於災難中的日本來說,不亞於一場東海慘敗。
匆匆離別傑彌遜,賴川淺之進急匆匆的奔赴了美國總領事館。美日之間雖然也有糾合,可是美國也是日本的一個大債主,正常情況下。那個由商人組成的美國,絕不會允許日本衰敗下去。就算是他們不能給與日本明面上的援助,也會提供一筆不小的貸款,讓日本度過難關。
剛進了美國總領事館不到十分鐘,賴川淺之進就急匆匆的跑了出來,法德領事館也沒有再去。直接返回了日本駐廣州總領事館,這次英美兩國領事的反應,讓賴川淺之進有了不好的預感,這件事必須儘快向國內報告。
東京空氣沉凝,接連的打擊,讓這個心理脆弱的帝國恍然夢中,全國上下都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之中。如果不是明治的威望夠高。再加上山縣有朋等元老的出面支援,早就有人開始懷疑這麼多年的戰爭是對是錯了。
從明治駕崩以後,首相西園寺公望就被免了職,桂太郎被皇太后臨時任命為內閣首相,可是現在還沒等桂太郎得到眾議院的認可,就因為河內號的意外戰沉,被迫辭職。無奈之際,西園寺公望被再次起復,成了內閣首相,皇太后和所有人都對他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夠解決如今日本面臨的危境。
半垂著眼皮,西園寺公望似睡似醒,賴川淺之進和其他領事大使等匯聚歸來的情報就擺在他的眼前,桂太郎、東鄉平八郎等等一眾陸海軍重臣,甚至是內閣政要都召集在了御前,只是主持御前會議的大正天皇卻針對眼前的一些小物件忙碌個不停,自個倒是玩的不亦樂乎。對於這個天皇,西園寺公望已經不抱太大的希望了,實際上,他不在御前會議搗亂,就已經讓西園寺公望很滿意了。
“支那最近空有異動,諸君為國之柱石,可有何諫言!”西園寺公望代替了大正天皇發問。
在這裡的都是日本真正的政要大將,每個人手裡都握著難以想象的權利,就像桂太郎雖然卸職首相,可是他依然是陸軍方面的代表人物,論起影響力比那些陸軍大臣和參謀總長都要大上幾分。這也是西園寺公望能夠讓一個解職的首相進入御前議事堂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