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話語剛落,下面就已經炸了鍋。
“陛下,不知道這條運河是在哪修建有什麼用?”劉宇的話音剛落,王應麟就立即站了出來,恭敬的詢問道,眼神之中明顯帶有著焦慮。
“哦!王愛卿,此話何意?”劉宇話語也直接停止了下來,而是一臉疑惑的看向王應麟,的確他搞不清王應麟此時為什麼那麼著急。
運河那可是好東西,君不見隋朝的運河用了幾千年還在用嗎?
京杭大運河建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興境內開鑿的一條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後的江南運河走向。據《越絕書》記載,秦始皇從嘉興“治陵水道,到錢塘越地,通浙江”。大約2500年前,吳王夫差挖邗溝,開通了連線長江和淮河的運河,並修築了邗城,運河及運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們今天所說的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
特別是到了隋朝,隋煬帝動用了兩百餘萬人。開鑿貫通了大運河,這為以後國家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
儘管隋煬帝為亡國之君。但他的歷史貢獻是不容抹殺的。唐朝詩人皮日休在《汴河懷古二首。其一》中詠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可見大運河對日後中國南北經濟交通的巨大影響。
大運河從此在隋代開始全線貫通,經唐宋的繼續發展,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貫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價值堪比長城。它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長度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長為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
京杭運河一向為歷代漕運要道。對南北方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紀海運興起,以後隨著津浦鐵路通車,京杭運河的作用逐漸減小。黃河遷徙後,山東境內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淺,南北斷航,淤成平地。
水量較大、通航條件較好的江蘇省境內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運河的荒廢、蕭條,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狀況的寫照。
後世解放後部分河段已進行拓寬加深,裁彎取直,新建了許多現代化碼頭和船閘,航運條件有所改善。季節性的通航里程已達1100多千米。江蘇邳縣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噸的船隊可以暢通無阻。古老的京杭運河將來還要成為南水北調的輸水通道。
而劉宇準備的就是去提前開闢蘇伊士運河。這玩意可就是一個黃金寶庫,華夏既然已經打到哪裡來了,劉宇當然不會錯過。
蘇伊士運河1869年修築通航,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連線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
也是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是亞洲與非洲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運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蘇伊士城,長190公里(105海里),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蘇伊士的南面。
對於這條運河,劉宇可是眼饞的很,畢竟如今絲綢之路開啟,這條運河一旦開闢,每年造成的價值到底有多大,恐怕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我準備在絲綢之路盡頭去開闢一條運河!”劉宇笑著回答道,語氣之中充滿了輕鬆,似乎並不在意那是千里之外。
“陛下三思啊!隋因運河而亡,京杭運河在前啊!更何況千里之外去開闢運河。”王應麟臉色一變,立即開口勸阻道。
的確運河可不是什麼好開闢的東西,一條京杭運河直接拖垮了整個隋朝,五百萬的民力調動,恐怖的資金流動可不是什麼朝代都能夠承受的。
哪怕是後世這種運河也基本是勞民傷財,華夏可以說在劉宇之前根本就沒有使用奴隸的先例,每一次的工程都是花費大量的民力,相比之下蘇伊士運河就好多,尼瑪洋鬼子用的都是埃及勞力,也就是苦力和奴隸也沒啥區別。
1859年運河公司以極低的工資僱用了成千上萬埃及民工,強迫他們在蘇伊士地峽熱帶沙漠地帶從事極其繁重的勞動,工地飲水十分缺乏,大批民工渴死。公司提供的伙食粗劣量少,一份飯甚至不夠一個小孩充飢,多數民工經常處於半飢餓狀態。
衛生條件十分惡劣,支氣管炎、肝炎、肺病、赤痢等疾病極為普遍,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