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1部分

浩投誠,並將崔式如何利用淮河工事陷害李渼,詳細的與陳浩講述。

為了表示與崔黨劃清界限,令狐綯言之鑿鑿願意出面為證。對於令狐綯這種曲意逢迎之人,陳浩是從內心就很是排斥。如今崔黨與太子已然大勢已去,雍王李渼的時代將要來臨。對於此前李渼涉嫌的淮河決堤一案,陳浩完全可以推到李漼與崔式等人的身上,這也是當初他為了此案劍走偏鋒的原因。

但是這卻並非上上之策,雖然明知淮河決堤乃是崔黨對付李渼的一個陰謀,但是若無人招供的話,難免留下他人予以詬病李渼的契機。

如今令狐綯主動揭穿崔式與李漼的陰謀,倒是解決了陳浩一大顧慮。但是所謂有得必有失,本就未參與此次叛亂的令狐綯,如今積極的打擊崔黨可謂是將功補過,因此陳浩也就沒有理由將其逐出朝堂。

這三日裡李忱曾傳召李渼進宮伴駕,當李渼出得皇宮之後,便一臉陰沉地向學士府奔去。待李渼下得馬背來到府內,卻見陳浩在書房內閒雅的練著書法。

李渼見陳浩如此閒雅,陰鬱的深色稍悸許多,索性扔下馬鞭就勢坐在桌案旁,自顧的倒了一杯茶水,接著用略帶鬱悶的口氣道:“果然如陳兄所料,今日父皇問及太子叛亂一事,詢問本王有何見解?”

陳浩未有抬頭,筆勢也未有停頓,而是依舊神態如常的寫著字,過了片刻之後才輕聲自語:“既然如此應是好事,已然說明殿下深受聖上器重,又何必如此鬱結?”

李渼聞聽此言卻劍眉微皺,略帶無奈神色將茶水一飲而盡:“殺母之仇不共戴天,又豈能視若無事?”

今日李忱將李渼傳召至宮中,詢問李渼對處置此次叛逆的看法。李渼當時給出的建議是:雖然李漼與晁妃犯下滔天大罪,但是罪魁禍首乃是崔式等人。李渼不僅替李漼與晁妃開脫,而且還請求李忱寬大處理,逝者已矣,不希望因此事而讓李忱白髮人送黑髮人。

李渼的這番體恤之意,讓暗自神傷的李忱心中多了幾分安慰。雖然宣宗李忱心中知曉李渼言不由心,但是能夠為了他這個父親暫擱仇恨,讓李忱這個垂暮老人很是欣慰。最是無情帝王家,他李忱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因此能夠看到少有的仁慈,宣宗李忱已經心滿意足了。

而李渼之所以如此寬容,是因為陳浩早有示意。李忱三日不上朝且將李渼傳至宮中,就已然說明他不忍處決李漼之意。但是又顧及李渼的情緒,畢竟此事關係到李渼生母梅妃之死與本人病痛纏身近十年,因此才想聽一聽李渼的態度。宣宗李忱此舉也不失為是對李渼的一種考驗,剛經歷親子逼宮的李忱,難免會對身邊的眾位皇子產生忌憚之心,而如今李渼就是最易忌憚的人選。因為太子李漼有崔黨,而李渼有陳浩。人老了是格外看中皇權的,因此在李渼未有入住東宮之前,一切還是小心為上。所以李渼在陳浩的示意下表現的越仁慈忠厚,越是深得宣宗李忱的心意。一更。by:89|10054298》

第四十六章 品帝王之茗

第四十六章品帝王之茗

李渼不明白陳浩為何有此一問,因此稍稍微怔之後便轉憂為笑道:“陳兄此舉是在考校愚弟不成?若是陳兄問及其他,或許愚弟未有陳兄學識廣博。然愚弟身為皇子且是愛茶之人,豈會品不出此茶乃是雀舌!此茶葉形狀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氣極獨特濃郁,若是愚弟所料不差,此雀舌茶乃是產至武夷!”

見李渼怡然自得對此津津樂道,陳浩頷首點頭默然不語。對於李渼能夠品出茶名出處,他絲毫不覺得意外,雀舌茶聞名已久乃是宮中御用貢品,因此對於精通茶道的李渼而言識別起來並非難事。陳浩替李渼斟上一杯茶水,隨後才開口道:“殿下果然是深通茶道其中三味!那不知殿下對這雀舌茶可有研究?”

“哦?何出此言?”李渼乃是聰慧之人,伊始認為陳浩是在考校於他,如今看來絕非想象的那般簡單。

陳浩輕呷一口清茶,繼而隨意的把玩著手中的茶盞輕聲道:“添爐烹雀舌,灑水浄龍鬚,飲茶自古便有一番學問,豈不知這飲茶之道也有諸多不同”

“願聞其詳!”李渼聞聽此言頓時來了興致,他可是知道陳浩出口必定不是俗語,因此李渼對此很是期待。

“只是不知殿下是想飲凡夫之茶,還是品帝王之茗?”陳浩雙目含笑的看向李渼,繼而略帶深意的輕聲說道。

“這”

李渼聞聽此言陡然色變,一時間心頭不禁狂跳。李渼沒有想到陳浩會問及這般尖銳的問題,雖然他貴為皇子,而且將來可能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