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部分

,以至於攥在手中的崔潼這張王牌無故的交還於崔黨。其後更是在治理淮河上未有與之商議,致使此後在應對崔黨上,陳浩卻儼然成了局外人。

李渼之所以如此,倒不是他卸磨殺驢忘恩負義,其根本原因是也是想自己能夠獨當一面,畢竟李渼也是一個有著雄心抱負的人。從內心深處而言,同時也不希望事事聽人籌謀,他希望自己不是聽從者、參與者而是執行者。

若說此事陳浩沒有一絲芥蒂是不可能的,但是陳浩也能明白李渼的心中所想。對於李渼能有這般心性陳浩也倍感欣慰,能夠有如此念頭說明李渼正在趨於成熟,這也是陳浩樂於看到的。

“殿下多慮了,能見到殿下趨於成熟,陳某也倍感欣慰,豈敢生殿下的氣!”陳浩神色如常的躬身回稟道。

李渼汗顏的屈身向陳浩哭訴道:“無論陳兄是否生氣,本王在此都要懇請陳兄助我!”

“殿下言重了,陳某定會全力相助!還請殿下勿要憂心!今日陳某前來便是詢問治淮一事中的種種細節,因此請殿下細細詳述於陳某!”陳浩不想在這個事情上糾結太多,於是便轉移話題言歸正傳。

聞言陳浩應下此事李渼欣喜若狂,於是便激動的將這此中的事情,悉數的與陳浩一說。陳浩仔細的聽著,希望能夠從中或許有用的資訊。

三日後宣政殿上李忱端坐朝堂,與眾人商討關於李渼治淮失職一事。對於眾多群臣的為難李忱甚是無奈,於是便將陳浩詔上殿來,希望陳浩能夠抵住群臣的發難。待陳浩再次緩步走上宣政殿一時感慨良多,陳浩在這政殿之上可謂是幾多沉浮。而殿中的群臣均是紛紛側目看著陳浩,對於陳浩此刻進京上殿很是不屑。

如今的朝堂已非昨日,由於令狐綯的反叛使得白敏中與魏謨離開了朝堂,也自然失去了應有的正氣。因此陳浩這一次進入宣政殿,能夠明顯的感覺到整個朝堂充斥了冷意。待陳浩跪拜李忱完畢之後,李忱便迫不及待的詢問陳浩對於李渼一案有何看法。而群臣也是紛紛將目光落在了陳浩身上,眾人倒要看看這陳浩此次回京如何替李渼翻案。

就在眾人紛紛側目之際,陳浩卻開口輕聲道:“微臣對雍王治淮失職一事抱有懷疑!”

“陳翰林久離朝堂想必對朝廷之事不甚瞭解,雍王殿下一手執掌治淮工務,卻因為有失其職使得河堤崩塌,致使淮河兩岸百姓死傷無數,萬頃良田洪水滔天。此等罪責已是證據確鑿,如何容得你質疑?”禮部尚書李褒出列言辭犀利的辯駁陳浩,此事已成定居豈能因陳浩而一舉翻身。

陳浩一瞧竟然是自己的老對手,不禁搖了搖頭冷笑道;“李大人還是如此的火急火燎,陳某隻是懷疑而已您有何必動怒?你已是年近六旬之人,若是因此氣壞了身體可就真的得不償失!”

“哼!老夫身子骨尚算硬朗,不由陳大人操心!”李褒手捏鬍鬚冷眉以對,對於陳浩他是一直報以恨意,雖然二人沒有不共戴天之仇。陳浩呵呵一笑,旋即接著道:”若說此事雍王殿下有責任在身,那兵部尚書崔大人也難辭其咎!此次治淮工務中崔從崔大人可是雍王的副手,身在左右卻不思解勸阻止,是有意縱容還是欲擒故縱有待商榷!”崔從一聽陳浩將此事牽扯到了他,於是便出列戲謔道:“陳大人為了替雍王辯解罪責,竟然任意加罪於人。本官雖是在治淮工事之中擔任助手,然雍王殿下才是主事之主。本官身為兵部侍郎對治淮工事絲毫不懂,只不過充當雍王殿下的下手而已,因此此事又與本官何干?”一更。by:89|10054284》

第三十二章 甘做攪棍

第三十二章甘做攪棍

崔從的辯駁之詞合情合理,即便是李忱曾經雖有懲處崔從之意,但是法理面前也無話可說。而陳浩卻不以為意自顧一笑,對於雍王李渼治淮一事,走出大理寺的那一刻他就知道,此案沒有解決之法,更無法為李渼脫罪。

在瞭解了整件事的經過後,陳浩也很是無奈,因為李渼所提供的根本就是無用訊息。在治淮工事上,無論是人員調配還是工期安排,都是李渼一人設定。也正因為是李渼親自督工,故此此事的一切責任也自然歸咎了李渼一人身上。

從昨夜李渼的講述中,陳浩才知道此案中有一個關鍵人物。此人名喚王洛,乃是王家的旁支子弟,說起此人倒是與李渼有些關係。也正因為這層關係,而且在水務工事上也頗有建樹,故此才會在治淮工事上得到李渼的信任。

王洛果然不負所望在工期的前幾個月內,工事井然有序且初見成效,這更使得李渼對王洛委以重任,因此每每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