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年來何曾見過三國齊聚長安朝貢,這一盛況註定被長安的百姓所銘記。當三國使團進入京城的第一天開始,整個長安城便沸騰起來。如此難得一見的盛況,又豈能不沸騰。
一時之間整個長安城鑼鼓喧天爆竹連連,尚未元旦便更甚往昔的元旦氛圍。長安城的百姓們,全部沉浸在喜悅的情緒中。在他們看來,往昔的盛唐正在一步一步的復原。對於這些浮華的一切,有明智之人會察覺的到,這一次三國使團齊聚長安未必是一件好事
三日後,也就是臘月十三,大唐皇帝宣宗李忱召開朝貢大典,於京都長安皇城的大明宮紫宸殿接見屬國朝貢。其中非有專職的五品以下官員無需上朝。凡有上朝之官員,均可於偏殿暫用朝膳。
如今日這般規模的大典朝會,已經多年不曾舉行了。一般是新皇登基、皇上大婚、冊立太子、外國內附等等隆重的時刻方得舉行。上次進行大典乃是六年前李忱登基,而今日大典乃是為屬國前來朝貢而舉辦。
據大唐律法,屬國須得每三年進貢朝見一次,以表示對朝廷的臣服與恭順之意。然而隨著唐廷的積弱,已經讓周圍等過不在懼之。因此十多年來不曾進貢已經實屬常事。
今日辰時開始,身著盛裝的七品以上的京官與京都地方官員,連同朝貢使臣俱已侯在宮門外,並在鳴贊官指揮下列好隊伍等待召見。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宮門緩緩開啟,百官與使臣們在鳴贊官引導下由兩掖門入皇宮。文官列東面武官列西面,屬國使節隊伍位列東側未,各藩鎮節度使隊伍則位列西側末。
今日前來的朝貢的乃是吐蕃、南詔、渤海三國,吐蕃則是以王子維松為首,尚思羅公倫、尚婢婢兩位大臣;南詔則是以世子酋龍為首,勇將段宗牓與蒙嵯巔兩位幹臣;渤海則以王子大虔晃為首,與一眾大臣陪同。
待一切就就緒後,皇帝李忱終於在萬眾矚目中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