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果毅都尉,隨李隆基(玄宗)起兵誅殺韋后及安樂公主。玄宗即位後,宿衛宮中。
其後又於馬嵬驛立下奇功,然卻鬱郁不得志。於是封蔡國公後,便辭官告老隱居這棲霞山。期間便建造了這碧雲亭,亭中設一殘局,等待後人參破此局
陳浩聽著明和侃侃而談,這才清晰的理順了這其中寶藏的前因後果。想來陳倉丟失的那枚星形鑰匙定是流落民間,此間被太極門尋得。之後便以謝峰攜帶鑰匙為餌,然後讓自己順利推出藏寶之地。
而羅藝之所以後來有兩枚星形鑰匙,定是當年秦彝身死,羅藝無意中得到的另一枚鑰匙。這才有了羅藝送鍊墜與前妻姜氏,最後落到紫鳶手中這一段故事。
從羅鳳嬌身上紋有藏寶路線圖,就足以看出當年羅藝也是垂涎這寶藏。只是最後無功而返罷了,於是便希望後人有朝一日能夠據圖得之。
但是陳浩卻是疑惑了,既然當年藏寶路線不是刻在背上,而羅家後人身上的藏寶圖,正好印證了鑰匙圖騰上詩句,這是巧合嗎?
陳浩將這一疑惑嚮明和大師問及,而明和大師卻是神秘一笑。將那日救陳浩時取下的三枚鑰匙放在石桌上按大小堆壘而起,示意陳浩關瞧。
陳浩仔細望去,卻見三個星形鑰匙形成塔狀,其周身的紋路形成一副圍繞周身的路線。看到這裡陳浩卻是恍然大悟,原來詩句所謂的‘背’字,原來指的不是人的後背,而是這個
陳浩驚訝之餘,倒是覺得自己甚是可笑,竟然就這樣歪打正著。然而陳浩卻沒有因此感到慶幸,因為自己的歪打正著,自己失去了本不該失去的東西。若能夠時光倒流,自己寧願不要這好奇心!
“大師,這與二位稱弟子為少主有何關係?”陳浩雖然猜出來一些頭緒但是仍舊不敢確定,故此需要嚮明和大師問個明白。
明和大師一打佛偈道:“阿彌陀佛,少主有所不知,當年先主曾有言,若有人能破得此局便是陳氏嫡出!”
陳浩聞聽不由一愣,心道這都什麼邏輯,若是來一個棋壇高手破了你的殘局,他便是你陳氏中人不成?於是陳浩反駁道:“大師此言有些妄斷矣,這能人異士世間比比皆是,又豈能以此衡量?”
明和大師微微一笑,指了指棋盤上那顆至關重要的棋子問:“少主可還記得當日執此棋子的情景嗎?”
明和大師的提醒讓陳浩不禁陷入沉思,看著那顆自己放上去的棋子回想起當日的情景。當日觀棋良久才找到破解之法,但是當伸手探入棋罐時卻發現只有一枚棋子,而且是不可移動的棋子。最後還是在明和大師的提點下,滴入一滴鮮血才捏動棋子繼而破了此局。
陳浩當時還甚是疑惑,最後苦尋無果只能自認自己見識淺薄。見明和大師如此似有深意的提及此事,陳浩便覺得此事定有玄機。
第三十八章 藏中之藏
陳浩帶著詢問目光看向明和大師:“莫非這棋子與血液有著關聯不成?”
明和雙眼微合輕輕點頭道:“這枚棋子乃是先主玄禮指骨所鑄,與棋罐相連暗合機關,除非是陳氏後人血液無法化開此機關”
“滴骨認親!?”陳浩失口驚撥出一個連自身都想不到的詞語。
見明和大師點頭示意,陳浩暗自思忖,這滴骨認親只聞南朝梁武帝曾經做過此等事情,難道這南朝的朝廷都有這般習俗不成。
況且這滴骨認親,本就無任何嚴謹的依據可言。滴血認親尚且不能保證其準確性,更何況這死者已矣的骨頭。
“大師,恕弟子直言,這滴骨認親並非一定準確”陳浩雖然面色平靜,但是內心卻是十分的不信。
明和大師似乎料定陳浩會如此一說:“阿彌陀佛,老衲如今已有六十有八,十餘歲便跟隨師傅身旁。在五十餘載間,能有緣來此碧雲亭的不下十餘人,其間不乏陳氏子弟,然卻無一人取子破殘局!今日少主卻完成前人所未完之事,這有作何解釋?”
“這個”陳浩想說這是一種巧合,但是話到嘴邊卻又深深的嚥了回去。此時此刻若是一定要說此事純屬巧合,即便陳浩也覺得有些牽強。
“縱使擁有陳氏血脈,若無天命機緣也是枉然,此前那些陳氏子弟便是無天命機緣者”見陳浩一陣沉默似在沉思,明和從袖中抽出卷軸放於案上示意陳浩開啟一覽。陳浩拿起卷軸先是大致的看了一下,見無甚獨特之處便開啟卷軸一觀。
這一觀可是讓陳浩大吃一驚,不由得從石墩上站了起來,他萬沒想到這畫中人竟然與自己有著九分相似。
見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