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王爵,不過從此之後失去了應有的自由。
而在維松被幽禁的地方,維松經常坐在庭院內,出神的看著院中,已經裂痕斑斑的方天畫戟。至於維松為何如此卻沒有人知道。只知道這個昔日叱吒草原的吐蕃贊普,如今卻成了一個獨臂落魄之人。最後在某日一個早晨,當侍衛們來送酒菜之時,維松已經自盡在了庭院之中
大軍得勝還朝可謂是舉國歡騰,只不過可惜的是,班師回朝的大軍之中,並未有三軍主帥陳浩的身影,至於陳浩身在何處沒有人知道。雖然朝廷給的答案是,陳浩因為積勞成疾病死於途中。
但是民間有些人認為陳浩,是功成歸隱成仙得道去了;也有人私下認為陳浩建立不出功勳,因怕功高震主才不得已詐死。當然也有人認為陳浩在那一場對決之中死於非命,不過這種說法可謂微乎其微
之所以民間有諸多傳聞,除了人們不想忘懷這位救國功臣,重要的是京城的陳浩家眷一夜之間人去樓空。這一詭異的現象,就不得不讓人們想起陳浩詐死的可能。
更有一些官員文人從李渼的賜封旨意中發現了端倪。因為李渼所下聖旨只是賜封而不是追封,這就不得不讓眾人深思其中的玄機。死了的人才會有追封,而李渼沒有追封這位蓋世功臣,而是為了彰顯陳浩的功績,加封陳浩為安王,並且李渼自降身份認陳浩為兄長。
如此一來,陳浩這個安王的分量可就重了許多,因為這地位將遠遠高於異姓王!此等榮耀在臣子之中,大唐一朝可謂是曠古未有!
不過究竟真相是什麼,已經沒有多少人去深究,因為所有人都活在自己的認知之中。三年的征戰終於換得邊境安寧,每當人們提及陳浩這個名字,都會報以崇敬之情不吝讚美之詞,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他們的安定生活與陳浩這兩個字息息相關。
陳浩這個名字已經只是代表一個人,而是代表一個王朝的符號。數十年之後,每當人們說及詩詞歌賦,談及學識淵博,論及千秋功業陳浩這兩個字,成了人們最廣為熟知的名字。
對於此次參與征戰的有功之臣,李渼也都予以封賞,並且對於陳浩的幾位兄弟也授予高官厚祿。其中不願封賞的何璇,李渼賜予金牌代天監擦地方官員。這也符合了何璇抱打不平的俠客心性,如此安排倒也讓何璇得償所願。
其中值得一提的當屬易成天,身為二路元帥的他,因北伐有功官拜宰輔之職,並且兼任兵部尚書,可謂是位極人臣盛極一時。之後率兵鎮壓幾道節度使後,便以身有急症辭官養病,兵部尚書之職則有張淮深接任。
其後十餘年裡大唐文臣武將並出,文臣則以陳浩結拜的五人為首,輔助李渼治理江山保天下太平。屠狼與僕固俊這等宿將則分別鎮守渤海與南詔,石忠則替父鎮守山南西道,數年之後成就一代名將
兩年時間的勵精圖治,使得千瘡百孔的大唐漸漸有了盛世之景。之後李渼便實施了當年陳浩提出的建議,對於南詔渤海等地,實施了人口遷移與融合。雖然奚族與契丹參與了北伐戰爭,但是戰爭結束之後,兩族卻默契的沒有去向朝廷索要領地,因為大唐震天雷之威,已經讓他們有了危機意識。
兩族雖然鐵騎較之大唐要強上許多,但是也強不過震天雷的威力,因此他們選擇了沉默,也願意歸順大唐。而李渼也沒有過於追究兩族的過錯,畢竟在北伐上面兩族功不可沒。對於兩族李渼不但沒有動兵,而且予以厚重的賞賜。奚王匿舍朗與契丹可汗心裡很是明白,這些都是沾了女兒的光
兩年裡,永泰商號在山南西道、劍南道、河朔三鎮等地,捐助了大量的財物,其額度已經遠遠地超出朝廷國庫。對於此等義商,朝野無不感到驚詫,但是李渼卻是露出一絲苦澀,隨後便親自手書:永泰浩義,命工部做成匾額送於永泰商號,以表彰永泰商號的仁義之舉。
皇宮裡張貼著一幅字,這幅字蒼勁有力筆力已經臻至化境,上書:正視工商,國富明強。短短八個字,卻成為了大唐今後行使政策的標準。李渼每每看向這八個字都會佇立良久,他知道這是好友留給他唯一的諫言
轉眼又是一年清明之日,在飛鳳山的山腳下停著一輛雖不算華貴,但卻很大的馬車。據此不遠處有一座墳丘,墳丘旁站著一名男子與四名婦人。男子一身白衣俊朗的外表多了幾份成熟,四名婦人雖著裝簡樸,但卻難掩傾國之姿
男子的身旁圍繞著四個孩子,年長的男孩虎頭虎腦的拽了拽年輕男子的衣袖,用稚嫩的語氣問:“爹爹,姨娘泉下有知,也不想你傷心難過!”
“思林,快給你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