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這種制度,對於防止主考官徇情取捨的確產生了很大的效力。
對於陳浩的建議李渼很是讚賞,也覺得這兩項舉措定能還科舉一片清明。因為李渼也知道當今科舉已經是汙納不堪,所以他才讓陳浩擔任此次主考。李渼深知每一屆科舉都會牽連各方士族的利益,故而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公平公正。而陳浩就不同,陳浩並無家族利益牽絆,因此作為主審官相對而言會公正一些。
陳浩的這提議的兩種措辭,雖然得到了李渼的高度讚揚,但是卻得罪了一幫士族門第。這些士族名門子弟,之所以能夠如此做大,還不是因為把控著科舉這一人才命脈。每一次科舉都是牽連眾多世族名門的時刻。尤其是一年一度的科考,到如今淪落到三年一次科考,更是這些世族名門的必爭之地。如此一來,天下寒門又何談出頭之日?
安史之亂以前,歷代皇帝為了打壓這些世族名門,將科舉定為一年一度,甚至皇帝親自制科選才。但是由於王朝的沒落,以至於今日的三年一科考。如此讓世族名門瘋狂之際,更讓寒門學士沒有出頭之日。陳浩對於此事深惡痛絕已久,但是卻一直沒有機會。如今既然擔任此次主考,他也就不能助漲此等邪風再生。倒不是陳浩牴觸這些貴族,而是因為這名門子弟一直以“衣冠華服,高門氣度”自居,絲毫不將寒門士子放在眼裡。可是實際上這些人又是什麼?雖不能一概而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都是濫竽充數無才無德之輩。一更。by:89|10054433》
第064章 場外風雲
第064章場外風雲
這幾項舉措其實是在宋朝才得以實施,如今陳浩將其搬上大唐科舉的桌案上,為的也是替天下寒門士子出口氣。之所以最後提出天子門生一說,其實陳浩心中有著自己的打算。此舉既稍許的杜絕官員之間的裙帶關係,也算是為了讓李渼心安。
有人常說為名聲所累是自命清高,其實不然,如今陳浩已經覺得名聲太大,並不一定是件好事。若不是他的權利以及名望到了令人忌憚的地步,相信李渼也不會如此對待他。因此此次擔任主考,他可不想這一屆中舉進士都成了他的門生。雖然看似光鮮實則被其所累,這燙手的名譽不要也罷。
之後幾日裡秋闈科考如期進行,為了不中途出現舞弊現象,三場考試分三天考完,而這三日裡所有舉子不得出房門半步。而這三場所考校的分別是時務策、詩賦與文章,待考完之後,眾多考生紛紛遠離自己待了三日的考房。
這一次科考陳浩不但親自出題,而且專門派人巡迴監督,如此一來既可以杜絕題目洩密,又可監督考生私下抄襲。而即便如此仍有不少考生考場作弊,最後陳浩毫不手軟將其一一抓獲,並且根據舞弊考生口供,牽扯出不少官員,之後矛頭直指國子監祭酒範廷峰
一百餘名考生連番落網,幾十名官員也依次被拉下了馬。如此轟動的事情可謂一時之間震動朝野,更是讓眾多名門子弟惶恐不安。期間令狐綯與盧匡二人出言阻攔,陳浩卻毫不留情的入宮請示李渼,李渼聞聽勃然大怒,下令陳浩將有關人等押往大理寺,三司會審之後若情況屬實,一律斬首示眾以證綱紀。
令狐綯與盧匡二人見是聖上旨意,也不好再出言阻攔。陳浩每每抓獲尋私官員,疑惑捕獲舞弊考生,都會直言是奉聖上旨意辦事。一時之間參加科舉的寒門考生,都紛紛對當今聖上歌功頌德。而一些存有案底的官員們,也是人人自危惶惶不可度日。
當溫庭筠與嶽孟二人走出考場後,都不由得長出了一口氣。看著一眾考生與官員紛紛落網,溫庭筠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
“飛卿賢弟喜形於色,看來已然成足在胸了!老朽在此恭賀了!”嶽孟花白的鬍鬚在風中飄散,三日的科考讓他仿若瞬間老了十歲。
看著一臉疲倦的嶽孟,溫庭筠拱手鄭重道:“那就借嶽兄吉言了,溫某觀嶽兄雖略顯疲態但神情自然,想來也是得心應手”
“呵呵!是啊!這些年來科考,從未有過如此思如泉湧,至於能否高中只能聽天由命了!”
“呵呵!未曾想一場科考竟然嶽兄如此釋然,難得難得啊!不過嶽兄也不必擔心”溫庭筠一指從身邊陸陸續續被押走的考生與官員,繼而自通道:“這些蛀蟲已除,你我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先生說的乃是至理!”溫庭筠話音剛落,從道路旁走來一名少女,此女正是溫庭筠的學生魚幼薇。魚幼薇碎步來到近前,先是向二人施了一禮,隨後便嫣然一笑接著說:“這三日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