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0部分

是非常明智的做法,也就不用多說了。

孟老先生咳嗽一聲道:“關於這個問題。老朽等先前也曾與陳老闆略加商談,本人是十分看好的,因此本人代表祥字號的孟氏產業表個態,支援這項於人於己都是大好的事情,我們身為商人不能之看著錢,古之聖者早有名言,為商者心中要裝著黎民百姓、家國天下的!”

孟老身為亞聖直系子孫,這樣的做派和風範自然無可指摘。實際上在“祥字號”內部。他都貫徹這些理念,特別是一系列地客戶服務手段。那都是劃時代地。

苗先生和周先生以及來自於臨淄、周村、張店、博山一帶的商家代表均不同程度地表示贊成。這個時代的山東商家中,其實最有實力最先發跡的就是那一帶的商人,他們的意見就代表了至少三分之一山東工商界的力量。

而濟南本地的數十家商家代表也紛紛表示支援無異議之後,其他外地的同行業者突然發現,原來人家內部早就有過一些協議的,而陳某人不聲不響的卻已經得到了這麼大的推動力量,這樣的提議推行全省已經是大勢所趨的!而且是這麼好的事情,加入試一下,值得考量!

孟老先生接下來宣佈第二個議題的內容,其實說白了,就是張宗昌督辦上任以來的三把火燒得實在是太旺了,幾番條例下來,涵蓋的幾乎已經是山東十之七八的財力產出。最大的一項農業,張嘴就是兩千萬!其他的金融、漁業、鹽業、礦業也是一個都不放過,而他們這些工商業者貌似是還沒開刀的,但是誰都知道這是免不了的了,而他們其實本就是代表了山東最大的地主階級!

這個時代的人特點非常明顯,在積累一定數量的土地獲得餘糧和餘財之後,藉著各地開埠的時機紛紛加入到工商業之中,賺到的錢除了擴充套件自己的基業規模之外,便是拿回去再買地,以此迴圈往復,十幾年下來,可以說在山東最大最有錢的那些地主,實際上就是眼前這些有著各種工商業實體的老闆們,以陳曉奇為例,他是最大的一個,現在控制的土地上千萬畝之多,其中半數是兩季輪作的優良農田。其次是以孟家、苗家、周家為首的老字號的工商業者,他們控制下的土地佔了地主們的三分之一強,孟家光在章丘舊軍附近就有兩千多畝地,而其他的農田遍及濟南、萊蕪、泰安、煙臺、濰坊等地,號稱騎馬一天跑不出邊界。剩下的地主家擁有數千畝土地的,多少都是在各地經商開廠的,彼此之間分割不開,而張督辦上來的第一刀就切在他們身上,兩千萬的官方收入,這還只是半年的稅款,其數量已經是往年的數倍!接下來其他名目繁多的稅款要求更是無以計數,在張宗昌督魯其間,發明的稅收專案有五十一種之多,農民承受的各項苛捐雜稅是以前的九倍!

這還是督辦府的要求,那麼下去具體幹活的人上下其手足尺加五的搞法,那回事什麼樣的情景?那得是多少錢?兩千萬甚至都是個零頭!這樣的要錢法,真的是將山東來了個挖地三尺、竭澤而漁了!

張督辦一聲令下,山東老百姓逃難去東北的有四十萬!半年!

繼續求票啊!推薦新書《超時空湮滅》,直通車可達!

第一百零一章 軟硬兼施

提到這個話題,下面是哀聲一片,有人嘆道:“哎!本來這土裡刨食就不太容易,今年老天爺有不高興,水旱不均,餬口已是勉強,如今又有這如許多的稅捐,這種地就是賠錢了啊!這可如何是好?!”

另有人道:“是啊!是啊!我那些個佃戶都有些不大想幹了,而且他們也風聞有些地方的諸多優惠,不免於蠢蠢欲動,不大好乾了啊!”

某些地方,就是陳曉奇率先搞起來的農村農業改良計劃實施的地方,使那些佃戶們透過自己的努力在三年之內擁有自己的土地,每年能有餘糧和收入來養活自己,這樣的事情,這個時代也就是陳某人敢、能、肯這麼幹,其他的地主家,自然是自己拿到的糧食越多越好,佃戶們不僅要承擔著沉重的田賦,如今又要承擔張督辦的沉重稅賦,在明知道怎麼幹都是賠錢的情況下,有的選的佃戶自然嚮往著要換東家了!如果說以前陳某影響區域還小沒事的話,現在他們可是吆喝、宣傳的全省各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農民再傻也知道過好日子更符合自己的願望!

這時代的地主,同時又是讀書人家的較多,加上工商業主這個角色,綜合起來就代表了這時代識時務者的階層,他們很明白被逼到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老百姓會幹什麼!張督辦督魯不過兩個月,幾萬大軍迅速朝著二十萬的規模擴大,這麼多人哪來的?還不就是山東人多!過不下去的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