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部分

而在1926年底的時候。他們大膽的在最南部那一條入海口那座孤零零的小山之前,建立起一座巨大的全水泥石頭城堡,前後動用了二十萬人忙活了將近一年,動用炸藥數十噸才勉強完成基礎工程,這個離著海岸線不到三十公里的依山而建的城市將成為“復興軍”永固性的堡壘,整座山被他們前前後後勘察干淨後清理的一個人都沒有。

密密麻麻的熱帶叢林掩映之下,連結總共七個基地的叢林公路也修了起來,而以及地為中心開發出來的農田越來越多,預計到1928年的時候,將擁有一百萬畝能夠種植稻米的田地,有了適當的肥料和兩種支援下的話,他們能夠支撐至少二百萬人生活在這片地方。

婆羅洲是典型的赤道熱帶雨林氣候,一年到頭就分旱季和雨季兩個區間,一般每年11月到次年的2月是雨季,其次是旱季,常年的氣溫在三十度以上,北方人到了這裡根本受不了。

根據最高領導陳曉奇的英明指示,走私來的人口除了大力開墾農田和建設基地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砍伐樹木、種植北美油棕櫚樹。這種植物簡直就是金錢地代名詞,棕櫚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油之一。富含大量胡蘿蔔素和亞麻油酸,不含膽固醇,更有維生素E抗氧劑。在工業上,果仁油被用於製造人造黃油、巧克力、雪糕和食用油脂,果仁渣餅用作飼料。果肉油被廣泛應用於製造肥皂、香皂、蠟燭、清潔劑、潤滑油、甘油、顏料、化妝品、發膏、鐵器防鏽劑及汽車燃料。果殼可用來作燃料及鋪油棕園內的路。棕油可提煉維生素、蛋白質、抗生素等。

簡而言之,這就是渾身都是寶的一種經濟作物,在另一時空的後世,整個婆羅洲都快變成油棕櫚地超大種植園了。而今。陳曉奇最先明瞭這種東西將要帶來的經濟價值有多麼的大,而油棕櫚在19世紀末已經被當做觀賞植物移植到了新加坡。

第一基地建立之後,他就美洲和非洲蒐集了大量的種子果實,經過兩年地精心準備,此時已經開始像瘟疫一般的在婆羅洲上蔓延開來。伐木工人前腳將生長了數萬年之久的熱帶叢林砍倒後送到鋸木廠變成木板,或者製造成其他木製品堆積起來,等著走私船往外運。騰出來的地方經過整理之後種上油棕櫚,或者開闢成農

整個基地採取軍事化管理,每一批運來的人首先分班進行掃盲和紀律整訓,其餘時間在原有的軍事人員領導下參加勞動,一點空都騰不出來去想別的。其實就是沒人管他們,他們也沒別地想頭了,進了婆羅洲,四面都是一望無際根本不知道東西南北的熱帶叢林,鑽進去之後就算命大碰不上毒蛇猛獸,光蚊子瘧疾還有無處不在的沼澤地以及奇奇怪怪的陷阱就能要了他們的命。而炎熱的氣候也夠他們適應一段時間的了。

出來的人,無非是為了找口飯吃活下去,出發之前都簽了合同拿了安家費,基本等於賣給了美華集團,雖然到了這裡之後的實際情況跟他們想得完全不一樣。但是這些人沒別的出路。要說中國地老百姓有一個非常好的品質,那就是“認命”,一旦屈從於現實之後,認命了,就什麼都好辦,你怎麼說他怎麼聽。

在悶罐子一般的船上經過幾天的顛簸之後進入南海,然後再被海盜們像做賊似的倒運到幾十公里厚地叢林裡面,從此抬頭只能看見一片天,忍受著日以繼夜無窮無盡的炎熱。四面是沒有出路的叢林。除了聽命令一天天活下去,他們還能怎麼樣?

三個月的集中整訓先學會了基本的紀律。背熟了條文,認字學條例和基本軍事訓練,勞動之餘仍然參加不間斷的叢林訓練,其中的年輕佼佼者被選拔出來充實到正規軍之中,兩年不到的時間內,五十萬勞工中屬於第一梯隊的職業軍人增加到了兩萬人,第二梯隊地多達五萬人,其餘地不管男女老少均受過不同程度的軍事化訓練。

這麼高度密集化地緊張工作導致大量的資源消耗,不光他們開墾出來的稻田中產出的稻米僅夠自己消耗的,食鹽和肉類蔬菜等等必備食物的轉運就成了大難題。要知道他們所在的這個地方,種不出蔬菜來,從周圍搜刮來的家畜要增殖到足夠養活百十萬人的數量,那不是三兩年就能辦到的,所以美華集團山東本部的脫水蔬菜和脫水肉乾就成了每一次走私轉運的重要物資之一,數量甚至多於售賣的日用品。

而為了能適應這裡的氣候,整個集團的藥廠生產的“藿香正氣水”和金雞納霜幾乎都給了這邊來,隨之走私來的大量藥品讓他們賺了不少的金銀,特別是保密部門掌控的“海洛因”糖丸,更是一門賺大錢的買賣。要知道在鴉片戰爭前後,殖民者們最先毒害的還不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