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部分

位,半年的時間讓他們有了足夠的錢財養家,許多的人也就乾脆將不多的家裡人從老家那破房子裡接出來,安排到濟南周遭住下,而在不久之後公司開始為已經成家的正式工人分配住處的時候,每一家就兩三間房地小院落,卻也讓他們開心不已。於是乎幾個月之後,濟南城又陡然新增了成千上萬的外來人口。當然這些人地戶籍不可能從原籍起出落到這裡來,中國的戶籍制度歷來嚴格僵硬,但是這管不住他們自己搬遷啊!何況還有美華公司撐腰呢!

職工家屬的增加帶來的最大問題是閒置人口。婦女還好說,有數不清的活等著有人做。但是孩子就不行了,大學城還沒有建立起來,蒙童還是那麼些平方圈起來的,不大不小地孩子突然間增加了這麼多,逼得陳曉奇馬上啟動應急方案,在已經建成的培訓區平房內專門圈起來橫豎十八趟平房。共計五十四間,可以容納最多三千餘人在裡面學習。這臨時建立的職工子弟小學堂就這麼建立起來了。

一下子多了一千三百多的學生,陳曉奇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就地在原有基礎上開闢了一個大方,同時開了一個臨時中學,將那些年齡十幾歲但是不到十六歲的孩子統統塞了進去,不管他們是不是有認字的基礎——其實幾乎都沒有。全部開始讀書教育。教材他是暫時沒辦法,他還沒有神異到能把中小學教科書都背出來的程度,但是這個卻不用擔心,因為現成地東西都有,弄來直接刪刪減減的改吧改吧用上了。

有了學生還不行,老師是個大問題。濟南師範的畢業生那是跟寶貝似的極少。根本輪不到他們這些新開的非正規學校來選人,所以陳曉奇不得不在社會上四處撒網打撈人才。逼急了就直接高薪挖人,話說這時代的讀書人那是真地高工資高待遇啊,一般大學地教授都能拿到三百元的薪水,比一個縣長地工資都高。即使是小學中學,那也不是隨便就能打發的。

既然是職工子弟學校,那麼培養方向自然不能向著別人,在這裡的教學陳曉奇就親自插手管了。初期的時候,這些小孩子們無一例外的都是自古以來私塾教學模式,先生唸書孩子死記硬背,反正不管如何先給我認識一些字再說。不同的是,這些孩子從進來的第一天,就被著重加強了紀律性和禮儀教育。在人手一條的硬木條教鞭威脅之下,頑皮的孩子們發現哭鬧都沒用之後,便乖乖的有樣學樣認真旅行自己的學習義務。

(這種經歷恐怕在後世三十多歲農村出來的學生都有些同感,反正筆者小時候頑皮得很,從小學到初中鬧騰不是一兩次,老師們不論掐耳朵打耳光拳打腳踢無所不用其極,俺這樣的鼻青臉腫回家是常事,但是家長通常的反應都一樣——活該!打輕了!讓你不聽話!俺最多捱過正反十四個響亮的耳光,罪名是看武俠小說!汗!想到那時的待遇若是落到十年後的某些學生身上,估計不是家長鬧翻天,就是自殺率直線上升了!說起來,俺們的承受力還是很強滴!)陳曉奇有種他別的癖好,或者是潛意識的惡趣味,凡是他以前經歷過的種種,總要讓人來共同“分享”一番才得爽快!所以這些落到他手裡的孩子們就成了第二批幸運兒(第一批是黃鎮山他們)。這些孩子們在渾身匪氣的“體育教師”的帶隊下,每天早晨六點就爬起來排隊跑步,一邊跑還一邊的喊著號子唱著歌!完了就在大喇叭的響亮節奏呼喊下做“陳氏第一套廣播體操”,完了就是蹲馬步,練少年拳!

然後每天的課程除了強制學習各種禮貌用語和禮節之外,便是不少從四里八鄉抓壯丁拉來的老夫子落地秀才窮酸先生們加上一幫子半通不通的臨時趕鴨子上架的“先生”教授背誦中文,一般是從“三百千千”開始念起。總之這種啟蒙教學至少會進行三年的時間,按照陳曉奇的所謂“科學”教育方法,這幫孩子每天至少有八節課,從早晨六點開始,到下午六點才能解放,但是晚上還有作業,總而言之小陳先生曾經受過的這種填鴨式強迫教學跨越時空就栽到了可憐的孩子們頭上。

然後陳曉奇還時常的在有線大喇叭裡喊話說:“這都是為你們好啊!”這句話博得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可,被剝奪了話語權的孩子在崩潰的邊緣不得不硬著頭皮艱難的前行著。

月底了,求點月票不過分吧!新人啊,支援一把啦!

第五十七章 盛裝大遊行

這樣的事情進行了一個月之後,正是到了1924年的10月15日,這一天,一千三百多孩子盛裝披掛,按照班級排成長長的隊伍,在幾十輛大卡車的接力運送下,於上午十一時整列隊站到了濟南城的永綏門外!

入秋的濟南城,太陽出來之後依然是火辣辣的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