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第3分校(成都分校、江西分校):1935年10月1日創辦於四川省成都市,負責人李明灝、彭武敭等。校址原是四川陸軍小學武備學堂的舊址,成都分校建校初歷時4個多月,整修此地,剷除蒿草,修建校舍,開始略具規模。招收學員以四川、貴州部隊的初級軍官為物件,前後共考選軍官6121人,區分為第1、第2期,於1935年11月1日入校,1936年4月開學。1938年1月改稱軍校第3分校,南京本校遷移入川輾轉到成都後,該分校後併入本校。該分校在成都歷時4年,畢業學員約6000餘人。

1939年3月,改設第3分校於江西省瑞金。蔣介石令第3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上將具體負責該分校在瑞金創辦之事,並派呂濟為本分校主任。1940年5月,本分校奉命實施乙種編制。1941年7月,遷往江西省永豐。1942年6月,遷往福建省邵武。1943年2月,遷往江西省會昌,後又遷回瑞金。1944年11月8日,奉命改行新制,規定本分校收訓學生總量為12個隊,分步兵科7個隊、炮兵科1個隊、工兵科2個隊、輜重兵科1個隊、通訊兵科1箇中隊。並增加特種兵科學生教育。抗日戰爭結束後,1945年11月奉命裁撤,第21期學生,合併編入成都本校第21期繼續學習。本分校於1946年2月停辦。

本分校各期畢業學生、學員:第16期學生2個總隊,畢業學生4203人(其中有女生300多人);第17期學生1個總隊,畢業學生1323人;第18期學生1個總隊,畢業學生702人;第19期學生1個總隊,畢業學生602人;第20期學生1個總隊,畢業學生600人。計有畢業學生7430人。各種班隊畢業學員5961人。共畢業學生、學員13391人。

本分校成都時期和江西時期,共計有畢業生近2萬人。

第4分校(廣州分校):1927年初,由於黃埔本校招生人數大發展,黃埔島上的校址顯得過於狹小了。軍校於是在廣州燕塘訓練第7期入伍生,是為廣州分校校址的開端。此外,民國時期入據廣州的軍隊,在此地還辦過一些軍校,其中有李耀漢的肇軍講武堂,林虎的第2軍廣西桂平第4分校舊址講武堂,李烈鈞的滇軍講武堂,李濟深的西江講武堂,譚延輳У南婢�參涮茫�罡A值牡�5軍講武堂,還有李濟深的廣東地方武裝團體訓練養成所、第8路軍幹部學校等。這些軍校舊址,後來多成為黃埔軍校廣州分校的校舍。

1936年夏,餘漢謀投靠南京國民政府取代陳濟棠,蔣介石派陳誠、陳芝馨接收燕塘軍校,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廣州分校,蔣介石兼任校長,陳誠兼主任,陳芝馨為副主任(後升任主任)。燕塘軍校原第3期學生作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12、第13期學生,畢業後有資格投考陸軍大學。1936年至1937年間,廣州分校續招第14、第15期學生3000多人。1936年冬,第4路軍的軍官總隊共4個大隊約1000餘人,編入該校,以陳克球為總隊長,辦了兩期後改為補習總隊。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機轟炸廣州,校部遷往白雲山,學生總隊遷往龍眼洞上、下元崗,軍官總隊遷往肇慶,校內只留守衛兵1個排。1937年12月,全校遷往德慶。遷校後已不能正常進行教學和訓練。1938年1月,廣州分校改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4分校(遷址德慶),由韓漢英任主任,謝嬰白為副主任。2月,成立第14期學生第7總隊,分甲乙兩級,學生1028人,同時將政訓處改為政治部。成立第15期學生第7總隊,學生1482人。9月,第14期甲級生畢業。10月,日軍侵佔廣州。本分校奉命從德慶等地全部遷移到廣西宜山、德勝、東江一帶教學,校部設在宜山。又招收新生1500名。後又遷往貴州獨山、貴陽、遵義等地。

遍地開花結果的12所分校(5)

從1938年12月31日以蔣中正、韓漢英和謝嬰白3人名義釋出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4分校招生布告》看,本分校的招生要求也是很嚴格的,對於上世紀民眾文化素質較低的年代來說,這些要求可謂非常苛刻。首先要求報考者須“德才兼備”,“隸屬中華民國國籍,品行良好,篤信三民主義者。”重要的是必須“初級中學以上畢業或修業,及經教廳立案之私立中學體育、藝術、會計、新聞、速記等學校,暨各有所習學校得有畢業證書,曾受軍訓者。”另外,要求報考者“年齡20歲以上,28歲以下”、“體格健全,合於本分校體格檢查之規定者”。

194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