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部分

個名詞,已經流行於世。安文指出:“黃埔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在今年三月一日以前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其創立是在民國十三年五月,即本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後不久的時候,到現在,名震全球,功著黨國。一方為全國奮鬥的青年之生活出路;一方為國民革命武力——黨軍的中心和空前的模範。它在中國已形成一種勢力,已成為中國革命工作上很有關係的一個組織了。這其中有它的特殊精神存在,已是本校和留意本校的人人都能感到而承認的了。它的精神,有以名之,名之曰黃埔精神。”

安文認為:黃埔精神“是充滿著信仰並實行真正中山主義的革命軍人精神”,“除了它所具之一般的軍人精神,如不怕死,甚至有政治主張(不論何種)和我們個人主觀所希望的外,分析它的特具的精神,可說黃埔精神是建築在總理所定的‘聯俄、聯共、擁護農工’三大政策上的。”“總結黃埔學校這歷史的和客觀的特殊性質,我們現在就可以說:黃埔精神,是堅信並實行總理所定聯俄、聯共、擁護農工三大政策的革命軍人的精神。”(1926年9月23日《黃埔日刊》)

《黃埔軍校史論稿》封面《黃埔情緣》封面

張治中在30年代撰寫的《黃埔精神與國民革命》一文中,回顧黃埔軍校師生艱苦創校史和東征北伐所取得的重大勝利時,也曾談到:“在那時候,我們黨裡的一般同志,都認為黃埔是真正革命的基礎,黃埔精神是真正革命的精神。”該文對黃埔精神雖沒進行系統地論述,卻高度地評價了黃埔精神,有助於後人進一步開展對黃埔精神的研究。

此後,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宣講研討“黃埔精神”的文章日益見多,也產生了不少的爭論,這裡面既有學術觀點之爭,也有黨派政見之爭。

——有觀點認為,簡而言之,黃埔精神就是為主義而英勇奮鬥的精神。

——有觀點認為,黃埔精神即是軍校奉行的“同志仍須努力,革命必須成功”的堅毅精神;是“不妥協,不調和,不成功便成仁”的犧牲精神。

——有觀點認為,黃埔精神就是要“服從校長,盡忠黨國,精誠團結,成功成仁”,這實際上是蔣介石所倡導的“黃埔精神”。

身著戎裝的黃埔六期畢業生趙一曼——有觀點認為,黃埔精神是孫中山倡導的“忍苦耐勞、努力奮發”的學習精神;“一心一意為國家奮鬥”的革命精神;為民眾利益“不要身家性命”的犧牲精神;主動活潑的富於進攻的戰鬥精神。

——有觀點認為,黃埔精神是凡軍校學生耳熟能詳的“兩不”、“兩愛”精神。在黃埔軍校初創時期,師生人人都知道一個被稱為“兩不”、“兩愛”的口號:“兩不”是不要錢,不要命;“兩愛”是愛國家,愛百姓。

——有觀點認為,黃埔精神是一個以中華傳統武德為基礎,以新三民主義的革命精神為主體,以大同理想為核心的思想系統。它不僅具有豐富的武德內涵和獨特的武德規範,而且充滿著道德悟性和人生智慧。它是一座既有人格魅力又有思想魅力的精神寶庫。

——有觀點認為,真正的黃埔精神要從孫中山先生建校初衷裡去尋找。孫先生說,“革命事業就是要愛國,就是要救國救民,我要求諸君,從今天起,共同來擔負這種責任。”所以黃埔精神就是愛國和革命的精神。黃埔軍校在時代的變換中走過了一條曲折的道路,但其開創時期的“愛國革命”精神則是彪炳青史,同時,也展示了國共合作堪稱“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第十三章 解析黃埔精神(3)

那麼,準確、全面的黃埔精神究竟應該包含哪些內容呢?筆者以為,這還要從黃埔軍校的教學實踐、校園文化和成功經驗,特別是黃埔師生的建功立勳中去萃取。

黃埔軍校建立後,校總理孫中山倍加關注著它的發展。他要求軍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能指揮作戰,會做政治工作,而且勇於衝鋒陷陣,具有愛國愛民、獻身革命的精神。他為黃埔軍校制定了“親愛精誠”的校訓,在開學典禮中講道:“大家總要記得,革命是非常事業,不是尋常事業。非常事業,絕不可以尋常的道理一概而論。諸君現在求學的時代,能夠學得多少便是多少,只要另外加以革命精神,便可以利用;如果沒有革命精神,就是一生學到老,死記得滿腹的學問,總是沒有用處。”軍校本著孫中山的創校宗旨和要求,嚴格掌握“政治與軍事並重,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教學方針,由環境設施到訓練內容,都注重灌輸愛國革命、奮鬥犧牲精神。

在環境設施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