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政治的手腕(或陽謀,或陰謀)來處理夫妻關係,只是以女性的本能,嬌蠻地愛著她的男人。更難得的是,身為帝王的楊堅,竟容得了她,而且是一輩子。也許,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吧。

長孫皇后:母儀天下的榜樣(1)

長孫皇后(601—636),長安人,祖先為北魏拓跋氏,父親長孫晟隋時官至右驍衛將軍。她從小愛好讀書,通達理儀,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為妻。李世民升儲登基以後,被立為皇后。長孫皇后生性節儉,母儀天下。貞觀十年(636)六月,長孫皇后在後宮立政殿去世,年僅36歲。同年十一月,葬於昭陵。

她用偉大的母性溫暖了一個時代,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不朽的傳奇。

愛護丈夫以情為本

長孫皇后是隋朝一位將軍的女兒,身上流有鮮卑族的血液。《唐書》上說她“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則”,自小便顯示出非凡的一面。她的舅舅高士廉曾給她算過卦,卜卦的人說她“坤厚載物,德合無疆”,貴不可言,以後必將“輔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

這自然是史官的奉迎和迷信的附會,但她的性格中,確實有一種剛柔相濟的迷人力量,溫敦大氣和端莊文雅如此和諧地體現在她身上。她13歲時便嫁給比自己大兩歲的李世民為妻,恩愛異常。李世民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18歲時便勸自己的父親李淵扯起義旗,反對混蛋皇帝楊廣,終取得天下。在這個過程中,長孫皇后一直是李世民的賢內助,幫了不少忙。

當初,天縱神武、野心勃勃的李世民,並不甘心只做一個小小的秦王。因此,他積極收攏人才,暗暗積蓄力量,或是招募如尉遲敬德、秦叔寶等大批驍勇武將,或是禮待長孫無忌、房玄齡等諸多名士文臣,先建立自己的“影子”內閣,為奪取皇位做好準備。因此他的“天策府”當時有“小朝廷”的名號。這也就難怪當時有人對李淵說:“秦王恃他大勳,不服居太子之下。”

為了博取父親的好感,也為了“隱太子猜忌滋甚”,長孫氏便在丈夫的授意下去皇宮做“臥底”,“孝事高祖,恭順妃嬪,盡力彌縫,以存內助”。這樣,一方面可以穩住老父的情緒,也可以積極探聽太子黨及朝廷的風向。估計後來李世民向老父親告太子“淫亂後宮”的狀,她也搜了不少材料,做了不少工作。因此,後來當李世民精心策劃並發動“玄武門之變”,乾淨利索地除掉自己的政治對手(也是自己的親兄弟)時,長孫氏才會“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後來,她病死前還親自囑咐太宗,對當時兵變的功臣房玄齡“非有大故,願勿棄之”,因為“玄齡事陛下最久,小心謹慎,奇謀秘計,皆所預聞,竟無一言漏洩”,這說明長孫皇后有冷靜的政治頭腦,她早就充分認識到政治鬥爭中“奇謀秘計”的重要性。因此,對於丈夫“親執弓射殺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長孫氏並未抱“婦人之見”,而是心安理得地跑到一線,親自犒勞慰問,這不但說明她有著過人膽識和理性,而且見證了她對丈夫的愛之濃、情之深。

輔佐君王進退有節

雖然後世對李世民以殺弟弒兄的非正常手段取得皇位喋罵不休,可實事求是地講,他是一個好皇帝。他剛即位,便命令“縱禁苑所養鷹犬,並停諸方所進珍異”,還放“掖庭宮女三千餘人”,政尚簡肅。如此這般,自然天下大悅。

大概正是長孫氏在玄武門事變中表現得體,李世民才會如此敬重她,即位後馬上立她為皇后,而且常常和她“論及賞罰之事”。長孫皇后雖然很有見地,可她有自己的原則,深知古來婦人亂政專權的禍害,因此她引用古人“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的話,說:“我一個婦道人家,怎能隨意議論國家大事?”有意思的是,唐太宗還是很固執地講給她聽,但她保持沉默,“竟不之答”。

不過,該說話時她還是會說。她懂得如何巧妙利用母性和妻性的“潤滑劑”,對太宗進行溫柔而不傷體面的提醒。《資治通鑑》裡記載有兩件小事,最能說明問題。

長樂公主出嫁,由於她是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掌上明珠,所以想嫁妝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出嫁時正逢唐初百業待興之際,因而嫁妝比較簡樸;而長樂公主出嫁時已是貞觀盛世,國力強盛,要求增添些嫁妝本也不算過分。

可魏徵聽說此事後認為長樂公主之禮若過於永嘉公主,於情於理皆不合。唐太宗對魏徵的意見不以為然,就隨口告訴了妻子。

長孫皇后不以為怒,反以為喜,讚歎道:“妾亟聞陛下稱重魏徵,不知其故,今觀其引禮義以抑人主之情,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