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然也為這個問題煩惱了很久,江南人口不少,讀書人也不少。可是能幹又讓人放心的卻不多。想來想去劉浩然最後想到了南下幹部,這些可都是隨軍的軍事和政工幹部,解放一地就轉業一批,主持地方工作。而大明經過十幾年發展。早就積累了一大批合格的軍官和軍政人員,這些人忠誠度不用說。而且都是經過軍官學院學習出來的,絕對不是什麼只會打仗的莽夫。
大家議論的一番,覺得這是辦法。北方光復之初,地方的確需要這些軍中出來、帶有殺氣的人來押陣。這些人雖然可能在治政方面比不過專門培養出來的文官,但是可以出任地方守備、維持治安的巡檢主官。而光復之初,社會治安和地方穩定是最大的問題,這些殺人不眨眼的“武夫”正好可以鎮住那些盜匪蟊賊。
定下來之後。這事就要由吏部、法務部、陸軍部和樞密院去協調了。因為陸軍軍官的軍籍、“組織關係”都掌握在陸軍部,可是調遣命令權卻掌握在樞密院,而一旦轉為巡檢等地方治安主官,他們的“組織關係”又要劃到吏部去了,任命卻是由法務部來執行。
往下便是填補人員抽調後江南諸省的空缺,這可是重頭戲。大家都知道,劉浩然御駕親征後,由於要離開南京,這種重大的人事決定估計兩三年是不會有變動的,各派人馬都想抓住這斤小機會。
李善長接著總理政務大學士的便利。一口氣提出了十二斤。人選,佔據了四個布政使、二十個參政空缺的一多半,劉基、陳遇等人也不甘示弱。一口氣也提名了十八人,畢竟江南理學和淅東理學合流之後,他們能掌握的學子文人資源比淮西派強太多了。
隨後馮國用提出了幾個諸省指揮使人選,秦從龍提出十幾斤。諸省按察正使,陶安提出二十幾個諸省都察全御史人選,大家很快便安靜下來了。等待劉浩然的決定。畢竟這種大事沒有劉浩然的拍板,誰也壓不住誰。
劉浩然剛才一直在關注著李善長的言語和行動,對於這位老部下,劉浩然是非常瞭解的,非常有能力,忠誠度也母庸質疑,也絕對沒有想“輪流坐皇帝”的野心和想法,唯獨就是喜歡任人唯親和擅權。擅權還好些,上次被自己敲打了一下收斂了很多,加上內閣制度,他想擅權也很難擅權。可是就任人唯親這個毛病總是改不了。他提出的十二個人選,一多半是淮西出身,少數不是淮西出身也與其非常親近。尤其是被其提名為江西布政使的胡惟庸。
胡惟庸是李善長一手提拔出來的,現在是江西參政,能力是有的,可走過於熱衷鑽營和貪財,而且氣量很小。據密報,他和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走得很近,並透過他向李府送了不少重禮。
張明善曾經秘密查過他,可是胡惟庸把判情做得滴水不漏,讓廉政公署調查人員無功而返。
劉浩然想了想最後出言道:“汪睿可為淅江布政使,詹同可為福建布政使,宋思顏可為湖北布政使。王源可為湖南布政使,羅復仁可為江西布政使,胡惟庸調任學部侍郎
劉浩然的意見可謂是折中,汪睿、宋思顏是李善長提出的淮西人選。詹同、王謙是江南、漸東理學派提出的人選,而羅復仁是劉浩然提出的人選,剛好與胡惟庸對調。
“陛下,羅復仁大人是江西人。出任江西主政怕不合適吧。”李善長微微皺了眉頭說道,他倒不是敢反駁劉浩然的決定,只是依據官吏任命制度就事論事而已。
“我忘了。”劉浩然恍然大悟一般拍了拍額頭道,然後笑著說道:“那就換個地方。既然如此。那就大家都換個地方吧。羅復仁調江蘇布政使,汪睿調淅江布政使,詹同調廣東布政使,宋思顏調福建布政使,葉深調安徽布政使,範常調廣東布政使,毛駛調貴州布政使,阮弘道調廣西布政使
眾人一下子愕然了,這一調就把諸省的主官算是一個乾坤大挪移了。全部換了個地方。但是劉浩然卻似乎玩上癮了,繼續說道:“諸省參政也全部換個地方,各省指揮使也輪換一下。”
沉吟了一下,劉浩然突然想起什麼道:“對了,毛駛前些日子報了丁憂,要守制一年,就調胡惟庸任貴州布政使吧。”
按照禮部制定的朝禮,朝廷丁憂是要守三年的,劉浩然手上正缺人。那能讓部下空閒那麼久,於是便改為一年。
劉浩然這麼一番動作,瞭解他的馮國用小劉基、朱升、秦從龍隱隱猜出其用意,而李善長也品出味道來了。按照開始劉浩然的決定,汪睿、詹同、宋思顏、王源都是從參政的位置升任本省布政使,現在全換到其它地方去了,而諸省布政使多則待了四、五年,少則待了兩、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