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都確定。劉浩然佔據江寧之後,為減輕百姓負擔,除了興建諸學堂之外本上沒有大興土木只是將原元廷御史行臺改為行中書省,現在又成了十二部的衙門官署。
“總算解決一個難題。”劉浩然欣慰道,“對了,諸位先生,我們再來議一議按察司審案的事情。”目前的情況是他還繼續掛著中書省丞相一職是中書省已經名存實亡,估計到他稱帝的時候這丞相一職也就正式結束了。
“根據一些調查在江南百姓知道按察司位高權重,於是紛紛巴結討好按察使,而少數按察使在獻媚和賄賂中失節,徇私枉法。而且現在律法不齊,使得按察使斷案標準,有的判重了的判輕了,甚至有的不該判得判了判得不判在,這是個大問題啊!”
“我當時接到這報告也是頭痛不已法不可能規定地太細,此中掌握的尺度非常大完全要靠按察使自己掌握了,可是按察使良萎不一,而且又可能受個人喜怒影響,不好辦呀。”秦從龍感嘆道,這些東西他早就知道,也和劉浩然討論過,只是一直沒有好辦法。
“光憑按察使的良知去斷是不可行的啊!”劉浩然感嘆一句道,他沉思了一會繼續說道:“諸位先生,律法原則是揚善懲惡,可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呢?”
眾人不由默沉思起來,他們可不敢按照現在流行的理學思想回答道:“合天理為善,不合為惡。”這會觸黴頭的,於是只是靜靜地等著劉浩然的下文。
“可不可這麼說,百姓認對的就是善,不對的就是惡呢?”劉浩然繼續說道。
“可百姓多有愚鈍,又有寧頑不化之人,如是以百姓喜惡為準,恐有失準則。”劉基不由蹙眉道。
“我們定律法就是保證百姓的利益,百姓的思維和感念是可以被我們轉化的。”劉浩然當然知道劉基的意思,他提出這一條也非常顧慮這一點。他從異世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出深受閹割理學毒害的中國老百姓是多麼的愚昧和可怕。後世文人不是常有一句話掛在嘴邊嗎,封建禮教害死人。現在理學正在滲透到天下百姓的每一個人身邊,雖然沒有明清時期那麼大的影響,但是不能不妨,說不定弄巧成拙,律法成了理學的有力武器。
“百姓雖然多有愚鈍,但是基的善惡應該有。如有人殺人傷人,有人貪墨賄賂,有人不法經商,百姓們心裡都有桿秤,知道那些是對的,那些不對,我們只需要百姓們用基本的善惡去判定罪犯是否有罪即可。”
“丞相的意思?”秦從龍做為按察總使,對這方面一直在尋覓良方,聽到劉浩然提出這麼一個新奇的想法,不由大感興趣。
“我的想法是實行陪審團制,在審案當地尋普通百姓若干人做為陪審團,列席公堂,被告原告各自陳述案情,各自辯護,然後由陪審團合議裁定是否有罪,超過一半人認定有罪,按察使即可做出量刑裁決,否則即是無罪。”
“如此甚好!人性本善,百姓們應該有最基本的善惡感,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有的按察使偏袒一方。”秦從龍想了想,不由撫掌叫好。儒學思想是人性本善,所以才會提出以仁德廣天下的思想理念。
“不過我們還要做出一些防止過激的措施,原被告不服可以向上一級按察司提請上訴,而上訴案就不必採用陪審團制,全由按察使裁決。”
秦從龍深以為然地點點頭,越到上一級的按察使人數越少,就越好去甄別誰公正誰不公正,反倒是越下一級的按察使人數眾多,不好去監控了,用陪審團制剛好可以制衡。
“另外我必須加強訟師的培養和推廣。”
“訟師?”
“對,就是熟悉律法之人,刑事案件或行政案件,有都察院提起公訴,其代表官府與個人或機關打官司,但是被告也有權利請訟師辯護自己的清白。而民事案件,原告被告都可能不熟悉律法,那就必須請熟悉律法的訟師來公堂對峙。只是這訟師名號不好聽,不如改為律師吧。”
秦從龍點點頭,表示理解了劉浩然的意思,訟師以前的確名聲不好聽,簡直就是訟棍,“如此一來豈不是要任由訟師,不,律師把持公堂了?”
“秦先生,這個概念不同。以前訟師只是鑽律法空子,或賄賂收買主審官以達到目的,現在原告被告雙方都有律師坐鎮,先他們必須要熟悉律法,利用律法有利於自己的地方為自己的代理人辯護,打動陪審團和按察使。而且我們可以做出一個規定,以後都察御史從出色的律師中選出,按察使從稱職的都察御史中選出。”
看到秦從龍和陶安還在那裡沉思,劉浩然知道他們一時接受不了,於是勸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