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們望著一片白茫茫的曠野只有等死。帳篷沒有了,牛羊沒有了,風雪之天怎麼熬過去;保有牛羊的草原百姓卻只能看著這些命根子一隻接著一隻倒在雪地裡,沒有秋天準備好的乾草,那些牛羊只能餓死。賴以生存的草苗藏在數尺厚的雪地下。就是人用鏟子都刨不開,牛羊又如何用蹄子和鼻子拱開呢?
終於熬到了春暖花開之時,元帝名乍的人口和財富少了一半,而倖存活過來的草原百姓早已餓得嗷嗷直叫,他們眼裡只有牛羊和吃的。齊王和濟南王首先開打,齊王說去年的盜賊是濟南王引來的,濟南王反咬一口說是齊王放進來的,反正目的只有一個,索要對方的人口和牛羊。儘量彌補去年的損失。在這種關乎一族一部生死的關頭。親戚又如何,父子都沒得談!
兩部從三月開春就開打,霹靂啪啦打了兩個多月,中間連元帝的調停詔書都不管用。詔書有什麼用,能變出人口和牛羊來?而且齊王和濟南王也不傻,南邊是明軍,人家剛剛把元帝趕出中原,正是氣盛。數十萬得勝之師正屯在各險要關口,這個時候南下打”草谷。”豈不是找死,還不如從別的地方找轍吧。
所以當明軍逐步逼近上都,元帝向濟南王、齊王發出的徵召勤王之師的命令也被置之不理,沒看人家正打得最激烈嗎?真的沒空!因此,北元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對抗和打敗來勢洶洶的明軍。
北元統軍總帥一北元太子愛獻識理達臘也是素有大志的人。元帝曾經荒淫無道,朝政靡廢,天下群雄四起,愛獻識理達臘便起了心思,準備將百無一用的父親元帝趕下臺,自己獨掌權柄,勵志圖,重複祖先的榮耀。
可是元帝治理國政沒有太多的手段,但是從小在爾詐我虞、你死我活的內爭中長大。最後脫穎而出,怎麼會沒點手段,一番爭鬥下來,元帝雖然幾經劣勢,但總是不落太多的下風,保持不倒。愛酞識理達臘費盡心思雖然掌握的大權,但是老窩卻被人端了,連人帶馬給人趕出來了。在這個時候,愛敞識理達臘也不敢輕易廢黜大勢已去的元帝,反而要把他供起來,現在北元已經勢弱了,再內亂一番自己就要捲鋪蓋了。
看到明軍氣勢洶洶逼來,愛獄識理達臘東拼西湊十餘萬大軍於南坡店與明軍對峙。
期間,大將蠻子海牙向愛獻識理達臘建議,明軍遠離中原,算是孤軍深入,元軍可以不急於與其交戰。而是正面與其相持,多出騎兵襲其糧道,焚其囤積,不消兩三月明軍定可困窮自亂,屆時元軍再擇機掩殺,必可大破之。
這一招的確很適合元軍的處境。大可發揚元軍靈活機動的長處,打擊明軍的弱點。明軍突入草原深處。對輻重後勤要求極高,只要糧道後路被侵襲,明軍後勤供給時斷時續。軍紀再嚴明也受不了,元軍再集中一點進行突擊,在這個空曠的草原,只要明軍潰敗就是元軍騎兵的天下。他們會像一群餓狼一樣把明軍連骨頭都吞下。
但是愛袱識理達臘猶豫再三卻否決了這一決定,他現在最重要的是時間。好容易開春了,北元需要對從大雪和苦難中熬過來的草原進行清點,那些飽受創傷牧民和貴族們需要北元皇室的安撫,被偷襲明軍和大風雪撕碎的勢力邊界也需要北元朝廷出面來調解重新戈分。只有把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理順了,北元朝廷才能從漠北草原上獲得更多的兵源,然後揮師南下反攻。
另外一方面,北元從大都退出之後。在草原上的威望已經降到了最低點。
在元廷立朝之前,蒙古的大汗是由蒙古各部落的首領開會公推的,這叫“忽裡勒臺這個傳統的制度成了成吉思汗子孫們合法爭奪汗位的途經。在成吉思汗之後繼個的窩闊臺、貴由小蒙哥等都由“忽裡勒臺。推舉但蒙哥死後,元世祖忽必烈破壞了公推的慣例,不經“忽裡勒臺。的推舉,自立於開平。後來。更仿效漢制,立太子,定皇儲之局。太子不一人可入汗的兒子擔任,有時也可以由大汗的兄弟擔任。例如元明宗曾經立他的弟弟即後來的元文宗為皇太子,在打敗“忽裡勒臺”推舉出來的阿里不哥之後,元廷的帝王或傳子或傳弟,但有一點不變的,就是元廷的帝王只能由忽必烈的後裔擔任。
忽必烈徹底破壞了“忽裡勒臺”選汗的制度,在蒙古勢力範圍內引起政治大地震。蒙古的宗室及諸汗國圍繞著繼位問題的戰爭,此起彼伏,爭個不休。直到元武宗至大三年,以窩闊臺的後代察八兒向元廷臣服為標誌,蒙古大帝國再告統一。諸汗國承認是元朝的宗藩,奉元廷為正朔,遣使進貢。這表明,實力雄厚的元廷終於成功地迫使蒙古宗室及諸汗國承認其不經“忽裡勒臺”公推的汗位的合法性,但是這種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