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槍火炮和長江第一艦隊是極其秘密的事情,只有少數人知道大致的情景。廖氏兄弟由於領軍在外,沒有參加元月份的演示,而後又沒有參與到第一艦隊的組建,所以只是耳聞過,也就是有事回江寧,經過真州時聽到一兩次動靜。
“事到如今,也不必瞞你們了。我這六艘主力戰艦每艘安裝了四十八門一千八百斤的火炮,可以打十斤的鐵彈,有效射程一百一十丈,最大射程五百八十丈。”幾個月下來,俞通海也是滿口的術語,不過他還是習慣用丈和斤來表述,不習慣現在江南工匠界非常流行的米和公斤。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演習,劉浩然根據效果對主力艦進行了調整,槳手減少到一百四十人,而且還有輪換,並在第三層甲板,即作戰甲板上又多加了二十門火炮。
“一千八百斤,四十八門,六艘就是二百八十八門。”廖氏兄弟驚呆了,“俞大哥,這有效射程和最大射程是什麼?”
“這些都是丞相定下的標準,有限射程就是絕對能把敵船打爛的距離,在這個距離,只要挨著炮彈,非死即傷。最大射程就是炮彈最大能飛去的距離,但是在這段距離裡是死是活就看敵賊的造化了。”俞通海得意地買弄了一番。為了把這六艘主力艦全部配上火炮,江寧火器局幾乎停止了陸軍野炮的生產力生產艦載火炮,使得常遇春等將領一肚子的不爽。
“俞大哥,你手裡這支艦隊可以橫行長江了。”廖氏兄弟羨慕地說道。
“你兄弟不必羨慕,丞相說了,此戰完結之後,還要設定第二艦隊,到時,第一、第二艦隊就交由你兄弟二人執掌了。”
“那俞大哥你呢?”廖氏兄弟驚喜之餘問道。
“大哥我要出海去了,丞相造了兩艘海船,都是三桅多帆,準備交予我統領,出海操練。”俞通海見過海船之後,還真喜歡上了這兩艘可以縱橫七海的“巨船”,雖然現在還沒有裝太多的火炮,但是前景無量,所以長江水師的戰艦也不看在眼裡了。
“跟著丞相,這打起仗來就是過癮!以後不但長江,就是七海也是咱們的天下,方賊以後就躲在家裡捕魚算了。”廖氏兄弟大嘆一聲道,俞通海在巢湖時就在他兩兄弟之上,所以他們也不嫉妒丞相對他的重用,反正這水師發展起來,也少不了他兄弟倆的份。
“丞相這一年來全力發展我們水師,引起陸上將領們的諸多腹誹,咱們這次要打得漂亮,不能辜負丞相的器重和一片苦心。”俞通海鄭重說道。劉浩然幾經權衡,知道定遠軍長矛方陣還能橫行一段時間,陸軍就沒有著急發展了,而長江防務卻是重中之重,那趙普勝不是一打下安慶就來挑釁,所以劉浩然自然就全力發展水師了。
“那是自然!”廖氏兄弟齊聲應道。
恢復自信的廖氏兄弟向俞通海詳細講述了劉家港一帶的水文情況,幾經討論,終於定下決戰的計策來。
十二月初一,俞通海率領長江第一艦隊和廖氏兄弟的水師分別起錨,向劉家港駛去。
初二,廖永安和廖永忠自率水師去與方國珍水師尋戰,而第一艦隊在三沙一帶水域待命。這裡江面寬闊,正是鉅艦火炮發揮作用的地方。
甲五號是第一艦隊編號第五的主力火炮戰艦,艦長陳孝林正在和參謀副官全書林在艦上巡視,督促水手們做好應戰準備。
陳孝林是山東登州人,而全書林是他的堂弟,原本陳孝林與他的弟弟陳孝閔、全書林三人在家鄉以出海捕魚為生,偶爾也幹些沒本錢的買賣。後來脫脫出徵高郵,他們兄弟三人被徵集當了元軍,負責運河上的糧草運輸。
脫脫獲罪,大軍土崩瓦解,分在不同部隊的兄弟三人便分散了。陳孝林和全書林隨將領歸降了張士誠,依然幹水師。而陳孝閔聽說隨軍去了河南,下落不明。陳孝林和全書林後來在東南戰事中被俞通海的水師俘獲,他們兩人見定遠軍軍紀嚴明、賞罰分明,加上自己又孤身一人,沒有牽掛,於是便起意想投定遠軍。正好定遠軍在俘虜裡挑選自願留下又有才幹之人,兄弟兩人便被選上。
後來兄弟兩人在水戰中表現出色,於是便被俞通海抽調進了第一艦隊。
陳孝林站在指揮位上,看著自己腳下的這艘戰艦。按照江寧水師學堂培訓時劉浩然所講,這是一艘載重近一千噸的鉅艦,外形結合了中國樓船和西方地中海槳船,採用了中國流傳下來的多孔平衡舵、水密隔艙、船殼包板等技術,而船帆卻採用了大三角帆和蓬帆,可以使船在不太需要關心風向的情況下仍能基本按預定方向行駛採用了鏈舵,方便操控。而船首尾各設了一個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