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出腰間的環刀,二話不說就衝了上去。
得到新臂助的丁德興和馮國勝就順利多了,四團兵力彙集在一起,齊心協力,迅速地擊破了兵力單薄的守軍。
殺得興起的丁德興脫去衣甲,赤露著上身,手持一把長柄大刀,率先登上長梯,身後緊跟著幾十個同樣光著上身的率先隊勇士。丁德興東挑西擋,避開上面飛下來的箭矢,幾步就衝上了牆頭。面對湧上來的守軍,他手裡的長刀如同一把鐮刀,無情地收割著性命和殘肢斷臂,不一會,他的身上淌滿了鮮血,遠遠看去像是剛從血池子裡撈出的一樣。守軍看到他兇狠的樣子,苦膽就要被嚇破了,畏畏縮縮地不敢上前。
緊跟其後的數十名率先隊勇士很快就控制住了這段城牆,接應上來更多的軍士,並開始向城樓攻去。丁德興和常遇春裡應外合,終於攻破了城門,在巨大的歡呼聲中,數千定遠軍軍士湧入了徐徐開啟了城門,滁州城破。
達花也先早就做好了準備,城破時刻就化裝逃跑,但是卻被早有準備的定遠軍堵在了城門口,並被識破,最後被斬於城門前。
挾此勝勢,劉浩然一不做二不休,遣常遇春攻取了來安,遣丁德興攻取了全椒,遣傅友德、馮國勝配合調頭回師的繆大亨部攻取了烏江、含山、和州,兵鋒橫掃兵力空虛的滁和一帶。
劉浩然率定遠軍全勝滁和兩州,並飲馬長江的訊息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接到噩耗的鎮南王孛羅不花當即氣得兩眼發黑,差點昏死過去。相對於彭大、趙均用的淮東攻勢,劉浩然這是在他的軟肋上狠狠地插上一刀,從此,定遠軍不但可以虎視揚州,還能直趨兵力空虛的江浙行省。而在廬州的宣讓王貼木兒不花則是一日三驚,生怕定遠軍挾勢西進,一口吃掉自己。
而廬州路、太平路、集慶路、寧國路聞訊沸騰,各地義軍紛紛或殺官舉旗,響應定遠軍,或舉軍投奔。
遠在濠州的郭子興和朱元璋接到訊息後,不由一時啞然,聲北擊南,聲西擊東,不到月餘,定遠軍就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了滁和兩州,佔據了一大塊地盤,真是好手段,看來自己已經難追其勢。
第二十一章 風雲突變
時間很快就到了至正十四年春,劉浩然在滁州一直忙碌著。null3z中文首先是內政,地盤雖然大了不少,但是四處有強敵環視,絲毫大意不得,所以鞏固地盤是第一首要任務。不過有李善長幫手,劉浩然也輕鬆不少。李善長雖然讀書不多,但是處理這些事情倒是挺熟練的,安撫流民,吊孤助貧,處理政務,裁決如流,官吏帖服,居民安堵。
而劉浩然卻忙著兩件事情,一是接納各地投奔的義軍。定遠軍在滁和打出了名號,使得各地的義軍都看到了希望,紛紛舉軍投奔。
首先歸附的是巢湖的俞廷玉和廖永安。俞廷玉原是濠州人,後徒居巢縣,有子三人,通海、通源、通淵,而廖永安字彥敬,原是黃梅人,因戰亂四起,便舉家徒居巢縣,後來彭瑩玉、徐壽輝在薪黃起事,於是就和弟弟廖永忠連通俞廷玉一家,結寨自保。後來彭徐兩人在元軍的打擊下失利,其部將趙普勝率水師一部併入寨中,一時有水舟千艘。但是這支巢湖水軍卻不為廬州路此時最大的義軍-左君弼部所容,累累排擠欺壓,苦不堪言。後來聽得劉浩然攻克滁和,俞廷玉和廖永安一商量,準備投奔定遠軍,於是就派俞通海前來通誠。
正苦於手裡沒有水師,被元廷江浙行省中書右丞蠻子海牙率元軍水師累累侵擾的劉浩然不由大喜,親自前往和州面見俞通海。兩人會面後相談甚歡,接到俞通海傳回來的劉浩然誠意,俞廷玉和廖永安當即下了決心,立即拔寨投奔。
誰知趙普勝卻依然心向徐壽輝,聽說水寨要改投定遠軍,立即準備把隊伍拉出去,回附徐壽輝麾下。他的異心被部將桑世傑知道了,秘密通報了俞廷玉和廖永安。見事情敗露,趙普勝只得率少部分水師倉惶別走。
在和州接到投奔的俞廷玉和廖永安,劉浩然立即拜兩人為定遠軍水師正副統領,水師改編為前中左右四營,以俞通海、廖永忠、張德勝、桑世傑四人為都營。
巢湖最大的“水寇”俞、廖兩家歸了定遠軍,幾股小“水寇”也聞風而動,盡數歸附,巢縣人金朝興便是其中最大一股,被拜為水師後營都營。
接著來投奔的是虹縣人鄧友德(鄧愈)。其父鄧順興,重氣節,講信義,被鄉人推為練總,結兵自保。後與元軍作戰,中箭身亡,友德之兄友隆接掌兵權。不久,友隆病故,十六歲的鄧友德繼掌兵權,親率人馬與元軍作戰。鄧友德足智多謀,身高體壯,武藝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