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7部分

朝歷代君王最忌諱的,有人說帝王喜歡在黨爭之中玩弄權術,加以牽制,再在其中得利,但是對於在場這些熟讀史書的高人大才來說,他們明白,帝集才不喜歡黨爭,要是下面臣子都聽他的話該多好。帝王在黨爭中玩權術牽制,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而在目前大明,雖然黨爭還沒有擺到明面上來,但是結成一黨明爭暗鬥卻已經是大明政壇的主流,而這一切卻是眼前這位大明皇帝陛下一手扶植起來的。難道他現在又要改變心意。準備打壓朋黨了?

但是劉浩然卻不想打壓這種黨爭的局面,就算民間大的一家子也分意見不同的幾派,大明這麼大的一個國家,政壇上怎麼可能會沒有朋黨呢?但是黨爭之禍又讓他心生警慢。前唐宋的黨爭,真正歷史上明朝的黨爭都讓曾經強盛的王朝衰敗甚至亡國。在劉浩然看來,黨爭不可避免,關鍵是如何引導。歐陽修的《朋黨論》有積極意義,但走過於理想化,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的君子,為了所謂崇高的目標而共同奮鬥?必須將朋黨的利益與大眾的利益結合在一起,即將黨爭引向民爭。大眾得民利,朋黨得私利。那麼奉議會和加強地方政治力量可以做為一個嘗試。

“不過聯認為朋黨之爭不足懼,只是無規則、全為私利的朋黨之爭才是最可怕的。”說到這裡,劉浩然轉言道:“奉議會試行一段時間後,聯打算進一步推行。即各省設承議會,例同資政院,有部分立法之權,更有審議透過各省布政使、參政任命之權,與奉議會相得益彰。”

劉浩然此言一出。眾人眼中不由現出深思之色,看來皇帝陛下要扶植地方勢力與中樞對抗。按照皇帝陛下所言,布政使、參政提名權在內閣中樞,但是審議決定權在各地地方勢力組成的承議會,也就是說,從此大明將改變下官命運掌握在上官之手的這種局面,大明政治力量的較量不再是以前那種從上到下,可能會變成從下到上。只有掌握了地方,才能夠可能在中樞上佔有一席之地,進而掌握內閣之權。皇帝一此舉到底是何意思?與朋黨之爭有何關聯。

不過慢慢地李善長等人領悟到一些東西,既然朋黨之爭是不可避免的,那麼皇帝陛下乾脆將這種黨爭公開化、程式化,此前皇帝陛下不是給各派劃分了勢力範圍了吧,那麼你各黨派就在各自的地盤裡爭取民意,控制各省奉議會和承議會,然後大家再比一比各自的實力,誰強誰就入主內閣。而且這樣的話各派系就與地方利益聯絡在一起,如果你這一派系不能在地方為民謀利,很有可能落選,其他派系的人趁勢而上,進而有可能影響到內閣的格局。但是這樣的話皇帝陛下就不怕某派為了利益只為佔據優勢的某些地方謀利嗎?眾人想了想,覺得不大可能,你在一省佔優勢,再怎麼為當地謀利是理所當然的,但走到了中樞,你一派不可能佔絕對優勢,要是做得太甚,其他幾派會聯合起來壓制你。

“陛下,都察院與按察院可有改制變動?”李善長這句話算是問到點子上去了,現在大家越來越清楚都察院和按察院的重要性,例如要想讓一個地方官員下臺,除了上級的奪職,將來地方上的承議會和奉議會的彈劾,第三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抓住地方官員的錯誤,將其告上按察院,一旦司法官裁定其有罪,按制是要去職的。而都察院系統的糾察大權也是頗為威懾力。一旦被他抓住你施政不當,就算一時無法讓你去職,但是卻可以成為將來在議會彈劾你的罪證,因為做為司法機構之一的都察院的公正性已經得到大明上下的認同。

劉浩然笑著答道:“都察院和按察院維持原狀不變。”

此話也就意味著原本就非常獨立的大明司法機構依舊保持其獨立性和公正性,依舊走司法考試這條道路。雖然都察院、按察院兩大體系裡也充斥著各派人馬。但是從整體來說,由於其本身的獨特性,兩大機構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看來劉浩然要繼續延續和加強這兩方面。別的不說,這幾年修訂和制定的法律對都察院、按察院要求越來越嚴格,如不得公開發表傾向某一派或某一學術思想的言論,擔任都察院和按察院一定等級的官職之後,不得再擔任除大學教授、律師、法律顧問等之外的任何職務。哪怕去職後也不行。

眾人都明白皇帝陛下的意思了,你們在各個“戰場”止相爭,但是總愕有裁判吧,而皇帝陛下和相對公正和獨立的都察院和按察院就是裁判,裁定你們之間的黨爭是否符合規則。

劉浩然頓了一下對眾人說道:“諸位,奉議會乃至承議會將是一個新的舞臺,你們就好好努力吧。”

皇帝陛下的意思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內閣、資政院、奉議院、乃至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