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部分

年提供援助金額高達1。62 億澳元。

澳大利亞農牧業經濟雖有較大幅度的發展。但它在國民經濟的比重卻日

益降低,從事農牧業的勞動力亦日益減少。戰前,農業總產值佔國民生產總

值的1/4 ,到80 年代僅佔6 %,而勞動力由戰前的50 萬人,即佔全國總勞動

力的近20 %,下降為6 %。這顯然是由於澳大利亞工業化的結果。工業化既

導致了澳大利亞經濟結構的變化,又導致了農牧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農牧

業產品對外出口仍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直到80 年代,農牧業產品出口仍佔

總出口額的近45 %。

澳大利亞的土地制度,經過19 世紀30 年代和60 年代的改革已基本確

立。澳大利亞絕大部分土地名義上為國有,即所謂英王所有,實際上早已私

有化。皇家土地(國有地)約佔整個土地面積的85 %,其中62 %租借給私人

使用。其餘38 %,由政府直接控制,或由政府佔用或作為保留地,這部分土

地在全澳約有1 億公頃。

私人租借的土地是從舊殖民時代沿襲下來的。租期分年租借、長期租借

和永久租借三種。租金因此有長期固定租金、定期(十年)租金和載畜量租

金。租借土地事實上是私有土地,因為租金很低和租期長。

私有土地約佔土地總面積的15 %。該型別土地大致分為兩種:①所有權

已讓渡的土地,約佔私有土地的79 %。②其餘是所謂“在辦理讓渡手續中”

的土地。前者是指那些自由持有程度很高的土地,換言之,是指那些任意轉

讓持有權和任意使用的土地。後者是指那些有條件持有的土地,或者說不能

任意轉讓持有權的土地。根據澳大利亞法令規定,購買土地是有條件的,諸

如限制購買土地的面積,必須在購買的土地上經營五年,要改良土壤、墾殖、

圍欄,並保證不把土地所有權轉讓給擁有一定土地面積的人。

無論是國有土地,或是私有土地,無論是租借持有的土地或是自由持有

的土地,事實上沒有多大區別,因為絕大部分土地持有權和使用權都掌握在

私人手中,土地持有者都按資本主義方式經營土地,不存在專門出租土地的

地主,也沒有租種地主土地的佃農。因此,澳大利亞土地制度是西方國家土

地所有制的一種型別。這是由於澳大利亞是從一個流犯移民殖民地並且長期

又以畜牧業和種植業為主的經濟體制演變而來的必然結果。

二、工礦業和交通運輸業的大發展

自50 年代以來,澳大利亞工業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以製造業為

例,在1941—1966 年間,工廠僱傭工人由65 萬人上升到130。9 萬人。普通

用的產品過去大部分是從國外進口的,而現在絕大部分是本國製造的,這對

澳大利亞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加工製造業總產值由1941 年的12。9 億英

鎊上升到1966 年的146。9 億英鎊,即增長了11 倍。

到70—80 年代澳大利亞的製造業達到了發達工業國家的標準,計有12

個大部類:1。 食品、飲料、菸草;2。 紡織;3。 服裝、鞋類;4。 木材、木製品、

傢俱;5。 造紙、紙製品及印刷;6。 化學品、石油、煤炭產品;7。 非金屬礦產

品;8。 基本金屬產品;9。 金屬加工產品;10。 運輸裝置;11。 機器裝置;12。

其他製造品。

製造業營業額在1979—1980 年達653。55 億澳元,固定資本支出達21。87

億澳元,僱傭工人高達115。4 萬多人。製造業中重工業與輕工業之比為1∶2,

即1/3 為重工業,2/3 為輕工業。1981—1982 年度,生產鐵711 萬噸,粗銅

727 萬噸。1981 年產原鋁37。8 萬噸。同年生產電機385 萬臺,內燃機26。2

萬臺、電冰箱35。2 萬臺、彩色電視機35 萬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