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奇夫利認為這一判決將鼓動私營銀

行起來同政府的法律挑戰。他毫無困難地說服了內閣對整個銀行系統進行徹

底改革,即私營銀行國有化,以此使政府完全控制金融業。8 月16 日,內閣

一致同意這一銀行國有化方針。同日,奇夫利總理在事前沒有進行說明的條

件下,過度自信地宣佈了政府的計劃,從而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使那些擁

護銀行國有化的人,對內閣的這一做法也“大吃一驚”。

一些報刊主、銀行主和廣播電臺主,換言之幾乎整個資產階級起來反對

工黨政府的銀行國有化方針。他們不惜花費鉅額金錢掀起反對工黨政府的宣

傳運動,一群群的銀行職員參加抗議集會。工黨也採取反擊措施,舉行集會

和遊行示威,以示支援國有化政策。不少的人藉機進行反對澳大利亞共產黨

的活動,說什麼工黨領袖奇夫利和伊瓦特受了共產黨的欺騙,甚至說工黨和

共產黨結成同盟。工黨政府毫不為一時的宣囂所動搖,11 月27 日,總檢察

長威廉·麥克科爾簽署了《銀行法》,公佈於眾,遂成為國家法律。

高等法院於1948 年8 月11 日對“銀行法”做出裁決,6 名法官中4 名

法官認為該法案違背《聯邦憲法》第92條,遂宣佈《銀行法》無效。政府不

服裁決,向帝國樞密院司法委員會呼籲,該委員7位法律顧問聽取證詞達兩

個半月之久,但無下文。這樣,在高等法院反對下,金融業改革遂告失敗。

3。航空公司國有化改革。

澳大利亞航空事業開始於1929年,史密斯等人在這一年建立了第一家航

空公司,經營悉尼、布里斯班、墨爾本和塔斯馬尼亞間的定期飛行業務。1936

年,霍利曼兄弟建立澳大利亞航空公司,到1939年各州首府間都開闢了航

線,業務蒸蒸日上。安塞特在1936年建立安塞特航空公司,迅速賺了大錢。

1931年昆士蘭亦建立了航空公司,名為堪達斯帝國公司,經營達爾文港和悉

尼間、達爾文港與新加坡間的業務。在抗日戰爭期間,該公司又開闢佩思■

可可群島■科倫坡間的航線。

1945年,奇夫利政府提出把所有民辦航空公司收歸國有的法案,為此建

立全國航空委員會,並授權該委員會創辦“橫越澳大利亞航空公司”。但此

法案一提出就遭到上述私營航空公司的強烈反對,並向高等法院提出申訴。

高等法院藉口憲法允許私人經營企業事業,故亦宣佈航空業國有化方案不符

合憲法,此項改革亦告失敗。

三、40 年代下半葉的兩次大選與黨派鬥爭

戰後重建與改革是伴隨著激烈的黨派鬥爭而進行的。從1945年9月到

1949年12月,黨派鬥爭曾發生兩次高潮:一次是1946年大選前夕;另一次

是1949年大選前夕。

1944年10月,孟席斯將其統一黨改名為“澳大利亞自由黨”(Liberal

Party of Australia),其目的是透過改變黨的名稱把一切反對工黨的勢力

聯合起來。在工黨執政時期,它是主要的反對黨。所謂黨派鬥爭,主要是自

由黨同工黨的鬥爭。

1946年大選前幾個月,工黨政府向國會提出三個憲法修正案。第一個憲

法修正案要求選民授予聯邦政府有權組織初級產品的銷售;第二個修正案是

要求授予聯邦政府制定“就業條例”的權力;第三個修正案是要求授予聯邦

政府處理養老金、醫藥與醫療救濟金的權力。自由黨堅決反對第一個法案,

但鄉村黨卻支援第一個法案。所有的反對黨都反對第二個法案和擁護第三個

法案。對第三個法案舉行公民投票表決,除昆士蘭和南澳大利亞外,其餘州

大多數人投票支援。

根據第三個憲法修正案,政府提出建立全國衛生保健制度,但高等法院

卻對政府的這一權力不予批准。由於這一修正案關係到工人群眾的福利事

業,引起工人不滿,再加上戰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