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會的組

織者,1910 年當選聯邦議會議員。一戰期間主編巴拉臘特《傍晚回聲》,狂

熱宣傳澳大利亞民族主義。1922 年當選工黨全國領袖。

不言而喻,工黨政府上臺後的局面是十分嚴峻的,國際和國內都發生了

嚴重的經濟危機。以國內而言,失業人數猛增;國家歲入劇減,外債猛增而

又無力償付債息;生產一落千丈,對外貿易銳減,國際市場價格大跌。經濟

上的困難必然導致黨派的激烈的政治鬥爭,政局不是十分穩定。

上文談到斯卡林政府在上臺後的幾個月內全力克服貿易逆差和解決財政

危機,因而放棄了軍事訓練和大幅度提高了關稅。但這些措施未能防止預算

赤字和失業人數的增長。因此只好改弦更轍,1930 年上半年,工黨政府採取

了所謂“節約”政策。同年6 月,英格蘭銀行派代表奧托·尼邁耶爵士來澳

商討澳大利亞償還英國債息問題。8 月,尼邁耶應邀參加了墨爾本召開的總

理會議。討論償還債息問題也是這次會議重要議題之一。會上尼邁耶提出,

澳大利亞應模擬英國採取以降低生活水平為核心的“節約”政策。這樣,斯

卡林採取了“節約”政策。這樣的政策違背了工黨不斷地提高生活水平的傳

統政策,從而引起了工黨內部的不滿和鬥爭。黨內一部分人不承認澳大利亞

被捲入了世界經濟危機,頑固地認為經濟蕭條是資本家的陰謀。他們據此大

肆攻擊斯卡林政府的“節約”政策。攻擊最強烈的是新南威爾士工黨領袖、

國會議員蘭格。

蘭格打著維護工人階級的利益的招牌而贏得了工會會員的信任。他攻擊

斯卡林採取“節約”政策而償還英國債息,使澳大利亞變成了英國債券人的

犧牲品。這樣,剛剛重新團結起來的工黨又面臨著新的分裂。黨內反對派利

用《工人時報》攻擊堅決擁護斯卡林的政策的賴昂斯和勞頓,他們都是內閣

成員。

在這種形勢下,1930 年11 月,工黨舉行幕後會議,以解決黨內的政策

問題。許多議員抨擊墨爾本會議所確定的“節約”方針。工黨幕後會議在爭

吵中透過了由聯邦銀行提供貸款支援聯邦政府財政開支的決議和關於籌款

2000 萬英鎊興辦公共工程減少失業的決議。會議還贊成聯邦政府制定法案,

以便使到期的債券延緩一年。幕後會議的目的是透過統一黨內政策而消除黨

內矛盾與鬥爭,相反卻使黨內矛盾和鬥爭公開化和尖銳化。來自新南威爾士

的工黨議員西奧多、奇夫利、麥克蒂南和布克果利在表決上述兩個決議時都

投了反對票。代理財政部長賴昂斯公開表示拒絕這兩個決議。在倫敦參加帝

國會議的斯卡林總理也公開表示拒絕幕後會議的決議,認為兩個決議的透過

損害了正在倫敦進行的財政談判。為了避免黨內大分裂,雙方達成臨時妥協,

等待總理返回後再做重大決策。

1931 年1 月,斯卡林回國,接著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緩和黨內的矛盾

和擺脫日益嚴重的經濟危機,但是工黨畢竟是分裂了,分裂成以斯卡林、西

奧多為首的一派和以蘭格為首的反對派。同時,工黨的一些重要人物,如賴

昂斯等人退出了工黨。他們退出工黨後於同年5 月同國民黨合併,改名為“澳

大利亞統一黨”,賴昂斯併成為該黨的領袖。工黨的削弱和反對黨力量的增

強,對工黨內閣十分不利,可以說工黨內閣已處於四面楚歌和內外夾攻之中

了。

斯卡林從倫敦返回後就恢復了西奧多的財政部長,這樣代理財政部長的

賴昂斯和代理總理的勞頓也就離開了內閣。由於這兩個重要閣員的退出,聯

邦政府不得不重新組建,在改組時,蘭格派的人一個也未入閣,他們憤怒地

退出了工黨幕後會議。工黨的分裂進一步加深了。

七、賴昂斯聯合政府

1931 年12 月進行了大選,工黨在選舉中慘敗,它在眾議院的席位一下

子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