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件要有膽氣的任務,你看誰去比較好?”
第八卷 關中謠 第十五節 虛實
更新時間:2009…8…1 1:11:41 本章字數:7104
郭淮的眉尖略微皺了皺,笑道:“橫海將軍有勇有謀,應該能擔起這個重任。‘‘。 ‘‘”
夏侯淵想了想笑道:“朱元明勇則勇矣,冷靜差一點,文博倒是合適,不過,伯濟,要不是你還只是個司馬,你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郭淮微笑道:“將軍過獎了。”
馬超正在帳中閒坐,前軍主將馬岱忽然送來了訊息,曹軍從下城出來了,正在向望垣進發,馬岱來請示,是進擊曹軍,還是再等等看。
馬超有些捉摸不定了,難道曹軍真的有三萬人?以夏侯淵的脾氣,如果他真有三萬人在手,出城一戰實在太正常了。羌兵雖然人多,又是以騎兵為主,但軍械之類的裝備要差得多,和中原的將士比起來,西涼計程車兵除了胯下的馬,掌中的刀,就一無所有,馬鐙在中原已經普及了,但在西涼,卻還是個金貴物件,不是中層軍官都配不起,就更別提鐵甲了,普通士卒能有個皮甲護身已經不錯了。綜合比較起來,三萬曹軍步卒對三萬騎兵雖然佔不了上風,但一戰之力還是有的,特別是當主將是夏侯淵這種打仗不要命的角色。
馬超很遲疑,讓人把韓銀叫了過來商議。韓銀來的時候聽成公英說過,曹軍可能根本沒有三萬人,估計只有一萬出頭。馬超雖然沒有全信,可是他也希望夏侯淵真的沒有三萬人,那樣的話他就可以拿下夏侯淵,回頭再攻冀城就是易如反掌了。
聽說曹軍出城向望垣出發。韓銀也說不準了。在他看來,如果夏侯淵只有一萬多人,這時候無論如何也不敢出城,就算不退出下,至少也會守在城裡,等待援軍,哪有明知不敵還出城和騎兵野戰地道理。
這明顯不合常理。
如果不是夏侯淵瘋了,那麼就只有一個解釋,夏侯淵真的有三萬精兵,閻溫沒有說謊。
韓銀沒了底氣。馬超就更拿不準了。他只好讓馬岱小心的看著,看看曹軍下一步的動作再作決定。
朱靈帶著五千人馬出了城,心裡象打鼓,神情卻平靜得很,好象身後真的跟著無數的精兵,他到了離望垣十里的鳳凰山才停了下來,在鳳凰山南坡紮下了大營,而且大營扎得也不高。一副隨時準備下山接戰的架勢。
他手下的將士看著遠處的騎兵大營,臉都白了。十里,騎兵轉瞬即到。五萬騎兵,一個衝鋒就能將他們淹沒。在這個地方紮營,而且扎得這麼低,就象在老虎嘴邊上一般兇險。
朱靈沒有理他們。安安穩穩地紮下了大營,定時派出斥侯向下彙報情況,沿著渭水的河邊,斥候飛馳,一副調兵遣將,大戰即將來臨的樣子。
馬超沒有輕舉妄動,決定再觀察兩天再說。他派出大量斥候。在附近的山裡所有可能藏兵的地方尋找曹軍的蹤跡,生怕夏侯淵利用有利地形打他的埋伏。一旦確信了周圍是安全的。不管夏侯淵來不來,他就先把朱靈所部吃掉再進逼下。
塢。曹衝幾乎在同時接到了徐晃和閻明地訊息,隨後又接到了夏侯淵的快馬急報,他跺足長嘆,夏侯淵以自身為餌,想要重創馬超、韓遂,想法是好的,可是可行性實在太差。他還在塢,留下有近千里之遙,就算是立刻起程,不顧一切地趕路,也要十天之後才能趕到下,而連續十天急行軍,士兵的體能消耗驚人,就算趕到下,這仗也沒法打了。何況十天之後,只怕夏侯淵已經全軍覆滅了。
賈詡、龐統、法正、馬謖等人也有些不知所措,一時沒有什麼妙計。曹衝見他們面色緊張,反倒放下心來,反正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再急也沒有用,反而會急中出錯,與其如此,不如冷靜的面對即將到來的一切。
賈詡很快就冷靜下來,夏侯淵出兵漢陽雖然不是他地計謀,但他也做了建議,現在事情大出他的意料,韓遂不僅沒走,反而和馬超合兵一處,圍了上來,這讓他有些始料不及。不過他終究是經歷過大場面的,考慮了一下立刻向曹衝建議道:“領軍將軍守下,馬超在冀城,韓遂向東沒有取街亭,而是去取隴關,則他一定是要去截領軍將軍的後路。他們有八萬人卻沒有強攻,說明他們不知道領軍將軍的實際兵力,要不然的話,他們一定會直接攻擊,而不是象現在這樣迂迴的浪費時間。從隴關向南,他一定會走關山西麓,到渭水北岸截擊領軍將軍後路,以韓遂地性格,一定不會趕到上去,而是準備在半路上等候領軍將軍敗回。”
曹衝緊皺著眉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