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要認為審美是天生就有的。我講過,審美一定是後天學的。創造美有可能是天生的,比如有的人嗓音天賦非常好,沒有經過任何正規訓練,他就可以唱出非常優美的歌。但是你能聽懂優美的歌,你一定是後天學習的。所以,一個人當他貧窮的時候,他沒有機會去學習。當他生活富足了,就對美的東西非常感興趣。今天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聽這樣的課呢?是因為今天的生活好了,你能夠坐下來聽一聽我們古代創造的這個美了,這個美是一個客觀存在。過去我們不僅不去主動地去學習而且還持一種批判態度,那是因為社會的貧窮。社會富足會改變我們對社會的看法,會改變我們對美的看法。
【包袱皮】
乾隆時期還非常流行一種特殊的瓷器,叫〃包袱皮〃。其實雍正時期就有了,很少;乾隆時期流行;到了嘉慶後期,就不再流行了。這種包袱皮的瓷器之美給人的第一衝擊力非常震撼。
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瓷器的時候,圍著它轉了很久。我不能想像,以堅硬表現柔軟能達到如此登峰造極的地步。我們都知道,瓷器是硬質的,絲巾是軟質的。在瓷器上把這個絲巾包過來的時候,像真的一樣,非常柔軟,那個皺褶、起伏都做得非常精彩。這是鼎盛時期的一個標誌。嘉慶早期,就是乾隆當太上皇的時期,還生產了一批這樣的瓷器。
大概是1996年的時候,我們經過拍賣買過這樣一對瓶子。那時候的人對瓷器的這樣的認知是非常低的。它不僅僅是一個瓶子,它是一個極為精美的工藝品。你想想它的表達能力,就是我說的以堅硬表現柔軟,堪稱一絕。
【道光皇帝的節儉】
清朝跨過嘉慶,到了道光就開始走下坡了。道光皇帝本身是一個勤儉著稱的皇帝,在整個清朝的皇帝裡,他最勤儉。因為他看到這個國家有點兒支撐不住了。他心裡清楚,家裡還有多少乾糧,別人是不清楚的。所以,道光皇帝提倡節儉。
道光的節儉在清朝是出了名的。他自己給自己規定,就是我的衣服不洗過三遍是不能換的。你知道在乾隆時期衣服是不下水的,穿完就放棄了。我們過去的絲織和繡上的衣服一下水就容易發生顏色的蔓延,就是把別的地方染了,所以它輕易不下水。那麼,道光皇帝說,他的衣服要下水三次才能換新的,可見他的勤儉程度。
清代有一種特殊的服裝,可能今天去冷庫的人能看到,一般都看不到,叫套褲。套褲只有兩條褲腿,穿的時候套在腿上,有點兒像套袖。套褲的膝蓋處特別容易磨損,穿破了以後就要打上補丁,按照宮廷的記載叫打掌。
我們一般說打掌是指鞋上,但是褲子上在膝蓋上補上兩個補丁叫打掌。道光皇帝自己的套褲都打掌,導致清代到道光時期形成一種時尚,就是所有的大臣,不管這個褲子新的舊的都打上一個掌。一方面取悅於皇帝,另一方面是跟上這個時尚。我們看到有些人的西裝,就是新的也在胳膊肘上打上一個補丁,跟當時異曲同工。
有一天道光皇帝召見軍機大臣曹振墉,撇了曹振墉一眼就說,〃你這個套褲上也打掌嗎?〃軍機大臣曹振墉以圓滑著稱,早年皇帝問過他一句話說:〃雞蛋多少錢銀子一個啊?〃曹振墉一聽這話就知道這事壞了,因為內務府上下都是串通的,蒙皇帝,他沒法回答這雞蛋多少錢一個。所以,他很滑頭地說:〃臣自幼有病,平生不吃雞蛋,所以不知道雞蛋多少錢一個。〃順理成章。但他這回不能說:〃臣自幼有病,平生不穿褲子,不知道這打掌多少錢一個。〃他只好卯足了勁兒說了一句,得需要三錢銀子。道光皇帝說了一句,說:〃你那兒還是很便宜的,內務府給我打的這個掌五兩銀子。〃你知道,這五兩銀子買套褲得買多少條嗎?皇帝是不知的。
我們瞭解了道光的這個精神面貌就知道,就知道由於粉彩的製作成本高於青花,所以到這時就衰退了。
【事愈大,心愈小】
我曾經買過一個殘的粉彩方瓶,畫著五色龍,口是碎的。我買的時候兩塊錢,賣我那個人我記得清清楚楚,他跟我說:〃這個瓶子在文化革命前是好的。文化革命抄家的時候,他眼瞅著紅衛兵小將把這瓶子從他們家窗戶扔出去,口撞在樹上所以碎了。身子非常完整。〃賣給我的時候兩塊錢。這個殘原碎的方瓶,在我們家窗臺上擺了二十年之久。我對道光粉彩的瞭解,全部是透過這個瓶子。每個時代的顏色都不同,看多了就非常清楚,多了哪個顏色,少了哪個顏色;同樣的顏色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同樣是紅色,道光時期的就沒有乾隆時期的紅色飽滿。
我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