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摺合600萬美金。這個由西方人創造的中國藝術品的最高紀錄,由一匹唐三彩馬保持了很長時間。
唐三彩裡有很多馬非常生動,非常漂亮,都是貴族的馬。那麼我們注意馬的動態,比如有一匹非常著名的馬叫〃左勾頭,右抬蹄〃,就是向左勾著頭,抬著前腿,非常具有動態。後來我就想,過去對模特的要求也是向左邊擰著頭,聳著右肩,都是一樣的。這樣塑造出來的動態,其實不怎麼舒服。李白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詩《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五花馬〃,古書上的解釋也非常多,就是一種非常名貴的馬。所謂〃花〃,大概是指馬脖子這個位置的裝飾,非常漂亮。〃五花〃當然也是一個泛指。
我們大致講了陶器的概念,陶器並不是中國人發明的,比我們更早的時候,西方已經有陶器出現了。可是,瓷器是中國人發明的,下一講就開始講瓷器。
02 變土為金 獨步天下
--早期瓷器
每一箇中國人都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但我們有一個更重要、使用更廣泛的發明,反而沒有被列入四大發明,這就是瓷器。英文的〃中國〃都叫China,意為瓷器。
【陶與瓷的區別】
首先要講陶與瓷的界限在哪兒。第一個界限,是燒造原料不同。陶用黏土燒成,黏土隨處可取,往深一點兒的地方挖一挖,可能就有黏土,只要有黏度的土,都可以燒成陶器。瓷器不行,瓷器一定是瓷土燒成。最好的瓷土就是景德鎮的高嶺土。
第二點是燒結溫度不同。一般陶器都是在1000度以下,除了唐三彩,唐三彩在1100度左右。瓷器要在1200度以上。
第三點就是吸水率和透光率不同。我們都知道陶器吸水,瓷器幾乎不吸水。瓷器要求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夠透光;陶器無論什麼條件下,它都不會透過光線。這是科學的界限。
【瓷器的優勢】
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有瓷器的呢?早在商代,就有原始青瓷出現了。科學上可以認定的真正意義的瓷器,應該在東漢時期產生,距今兩千年。那麼,原始青瓷已經達到了一些客觀條件,比如不吸水、燒結溫度比較高、使用的是瓷土。儘管瓷土的質量比較差,但也是瓷土。
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一個劃時代的貢獻。瓷器的好處有很多,首先它的強度大於陶器,在生產中想做成什麼樣子,基本上就能做成什麼樣子。當然,最早的瓷器生產不能太隨心所欲,比如今天我們可以燒出5米高的大瓶子,在過去是燒不成的,會受到各種條件限制。
瓷器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就是原材料便宜。中國早期的容器,尤其貴族使用的容器,很多都用銅來製造,成本非常高。漢代還有一種貴族常用的器皿是漆器,成本也非常高。瓷器改變了這個局面,它的原材料就是瓷土,成本大大降低,市場競爭力相應也就增加了。
再有一點,就是相對來說,全國各地都可以找到瓷器的原材料,所以在古代運輸條件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工匠可以帶著技術走。只要學會怎麼燒造,就可以從甲地到乙地展開這門技術,去異地燒造,而不需要把瓷器從甲地運輸到乙地。古代運輸的成本非常昂貴。
【原始青瓷】
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為什麼呢?一個很簡單的理由,就是釉裡含鐵元素,燒後呈現青色,當時去不掉這個顏色。從科學角度上講,早期白瓷、青瓷、黑瓷都是一種瓷,都算青瓷。含鐵量越高,顏色就越深,由綠逐漸到黑;反之,含鐵量減低,減得越乾淨,顏色就越白。
我們今天使用瓷器時,常會忽視很多心理感受。比如我們赴一個宴會,大家覺得盤子很漂亮,但也沒有什麼太多的感覺;最重要的感覺還是今天吃什麼,對吧?今天是吃鮑魚大餐、魚翅大餐,還是農家飯?至於使什麼杯盤,不是很重要了。但是這種感受在古代很重要。
我們設想今天人家請你吃飯,桌上的餐具都是黑的,你有什麼感受呢?捧著黑碗吃飯心裡比較沉重。今天偶爾還用黑色餐具,比如你去吃一碗烏冬麵,街上日本餐館裡都有,一般都使黑碗,裡面盛著白麵條,看著很漂亮。但這是偶爾的事。要是你天天捧著一個黑碗吃飯,心裡就會很沉重,你老想:我怎麼了,老捧著一個黑碗吃飯?對不對?
所以,瓷器的整個生產過程,其實就是擺脫黑暗的過程。首先要讓它白起來,一定要變得悅目。這是瓷器最開始的簡樸的美學追求。